(記者郭濤甘肅報道)中國人自古就有飛天的夢想,從古代的神話故事到聞名世界的敦煌壁畫藝術,都承載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進入21世紀,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得以實現。如今這座在西北戈壁上的科技之城,給參加甘肅省政協「港澳委員看甘肅」活動的澳區委員何萍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得以實現(受訪者供圖)
如今,走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處處可見「東風」字樣,不管是幼兒園、街道,還是賓館、市場,都有叫「東風」的。在東風航天城,除有發射和實驗任務期間為安全、保密作保障外,平時這裏並沒有那麽神秘,走在街上如同進入了一個現代化城市。航天城街道的名字也很有特色,太空路、宇宙路、航天路、胡楊路、黑河路、紅柳路等,處處彰顯著它的獨特魅力。其中,問天閣是中國航天員在發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區,取名源於屈原的「天問」和蘇東坡的「把酒問青天」,寓意航天人不斷探索宇宙奧秘的理想追求。歷史展覽館以圖片、實物、模型為主要形式,介紹了基地艱苦的創業史和建場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坐落於祖國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地處甘肅、內蒙古交界處的弱水下遊,距離酒泉市約200公裏。組建於1958年10月,是我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綜合性試驗發射場,也是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問天閣是中國航天員在發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區(受訪者供圖)
時間回溯到1960年11月5日,中國第一枚地對地導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此後近四十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先後完成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發射、第一枚遠程彈道導彈發射、第一次「一箭三星」發射、第一次為國外衛星提供發射搭載服務等發射任務。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從這裏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幕布。隨後幾年,「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相繼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將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標誌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獨立自主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從2005年10月至2010年6月,「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先後在此成功發射。2011年9月29日,中國首個空間站天宮一號從這裏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當年11月1日,「神舟八號」在此升空,標誌著我國的航天技術取得新的進步。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搭載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實施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次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從這裏發射,搭載3名航天員。「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先後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3名航天員訪問「天宮一號」。這是中國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2016年8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9月15日,「天宮二號」在此發射升空;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此成功發射,2名航天員出征。「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2021年6月17日,時隔5年,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10月16日,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圓滿成功。
2016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被文化和旅遊部(當時為國家旅遊局)授予首批「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稱號;次年,被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2018年,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是甘肅省著重規劃建設的20個旅遊大景區之一。藉其紅色文化豐富,人文精神資源突出,航天高新科技成果豐碩等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兩彈一星」文化群落、載人航天文化群落、自然景觀文化群落。鑒於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神舟故裏,航天新城」為主題形象,依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品牌優勢,以紅色旅遊為主題,航天科技為特色,景城一體為理念,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完善旅遊產品,提升旅遊功能,打造集觀光遊覽、文化展現、愛國主義教育、航天科技體驗、綜合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航天科技主題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