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金融觀察/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下)\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鄧 宇

時間:2023-11-28 04:02:58來源:大公报

  人民幣國際化仍處於初級階段,在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國際結算份額、金融市場影響力仍有提升空間。

  【文接11月27日A12版】

  二是經濟制度與金融監管差異。日本奉行自由市場和經濟金融自由化政策,日圓國際化總體上比較冒進,制定了一些過激的政策。日本由大藏省 (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即日本銀行共同實施的金融監管體制,大藏省在金融機構審批、管理和監督方面擁有很大的權力,而日本銀行的金融監管部門經常出現職能衝突和政策相悖。人民幣國際化保持穩健姿態,謹慎開展資本項目試點,穩步推進經常項目開放。中國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逐漸成型,新一輪金融監管改革明確設立中央金融委員會,統籌金融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過去五年,中國金融監管改革不斷深化。新一輪金融改革啟動後,金融管理部門加快推進《金融穩定法》、《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改)》等,進一步築牢現代金融監管的法治根基。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吸取了日圓國際化的經驗教訓,更加注重配套制度的建設,着重強調金融監管與監管協調的重要性,有利於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的金融監管環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預計下一階段跨境金融風險監管也將全面加強。

  全球「去美元化」為大趨勢

  三是目標與路徑模式差異。由於日本政府的經濟政策失誤和金融改革不完善,日圓國際化進程的基本目標不明確,盲目推行國際化,導致日圓升值壓力過大,導致後期的日圓國際化受阻,反而衍生出了大量的金融投機和資產泡沫,助長了日圓的國際投機貨幣傾向。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日圓在特別提款權(SDR)中的權重至7.59%,日圓的全球的支付佔比也僅為2.73%,表明日圓國際化加快步入頹勢。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從起初就遵循比較穩健和漸進式的改革方式,通過資本項目開放、跨境人民幣資產轉讓等改革政策試點,由此人民幣投融資貨幣功能較快提升。從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看,自2009年1月人民銀行與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歐洲國家等陸續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建立香港、倫敦、新加坡、首爾等地區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建設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不斷提高人民幣跨境及離岸清算效率。同時,積極推進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作為過渡性制度安排,並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和建設開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匯市場,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未來有望在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金融市場全面制度型開放等出台更多政策。

  四是國際貨幣體系環境差異。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英鎊、德國馬克等國際化程度有限,日圓在這個時期推進貨幣國際化進程,既是比較短促和激進的策略,而且相應的制度和法規方面卻並不完善,而且日圓國際化始終受制於「美元單一制」,後期日圓從國際化目標回歸到亞洲區域化,事實上已經宣告日圓國際化的失敗。人民幣國際化起步較晚,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更趨複雜,但也有不少戰略機遇。鑒於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處於調整變革期,一方面是國際貨幣的「錨」出現鬆動,美元的地位總體在下降,「去美元化」已是大趨勢,美元雖仍有較大影響力,但預計「去美元化」進程將可能加快,另一方面是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廣泛興起,數字人民幣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技術和場景經驗,未來有可能依託數字人民幣來幫助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從另一維度來看,人民幣區域化布局取得積極進展。近年來,中國依託「一帶一路」、「金磚+」合作機制以及深化中東、中亞合作,人民幣本幣直接結算和人民幣直接投資規模持續增長,未來人民幣區域化進程將有望提速。

  總結與展望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並非主觀性,而是要依賴於國際貨幣演變的客觀規律,貨幣實力在其中發揮着主要作用。國際市場和投資者使用貨幣主要基於三點:其一是國際社會對該貨幣的未來價值抱有信心,即幣值穩定性;其二是該貨幣具備高度流動性且能夠對資產價值進行合理的預期;其三是該貨幣必須能夠支撐起廣泛的交易網絡。日圓國際化經歷了短暫的加速後逐漸步入衰退,凸顯了貨幣國際化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多元性。日圓國際化之所以降維至日圓亞洲化,既有本國政治、國際環境等因素,也與金融開放政策設計、離岸市場建設以及匯率制度選擇等有關。歷史經驗表明,後發國家的貨幣國際化難度更大、挑戰更多,既要面對國際主導貨幣體系的先發優勢,也要順應國內經濟環境和國際貨幣體系的變化,特別是在考慮到內外形勢複雜多變,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積極開展資本市場開放試點以及匯率市場化改革既是應有之義,也能夠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更多有利條件。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具備有利條件,擁有比較完備的金融監管制度保障,為下一階段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國際貨幣發生變革,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新的戰略機遇窗口,借鑒並汲取日圓國際化經驗教訓,準確把握人民幣國際化內外發展形勢和未來窗口,重點圍繞三個層面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首先,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通過機制建設和系統建設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便利性,夯實主權信用(包括幣值穩定性)基礎,滿足國際市場、企業和居民的人民幣使用需求,以供求關係為主要基準,加強人民幣國際支付結算便利化,推動建立人民幣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定價機制;其次,人民幣國際化應符合國家利益,與國家金融改革和開放政策相適應、相協調,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保持人民幣國際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以及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要求相一致;最後,人民幣國際化應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防範因過快、過急的貨幣國際化而引發的金融風險,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化經濟金融改革和擴大開放,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和安全利益,保持人民幣匯率走勢穩定均衡,建議設立人民幣國際化路線圖,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 (全文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