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灣區文學交流講座暨徵文獎項頒獎禮上,獲獎學生、高校學者與主禮嘉賓大合影。
創建「『文化大灣區』計劃」——大灣區文學交流講座暨大灣區文學徵文獎頒獎禮於昨日(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在活動上宣布,在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關注支持下,香港文學館近日通過馬會的贊助,終於正式籌建。潘耀明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文學館設立在灣仔,擬明年4月開幕。\大公報記者 顏 琨 實習記者 聶 溥(文) 大公報記者 麥潤田(圖)
創建「文化大灣區」計劃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創辦「明月灣區」文學園地;第二部分是舉辦大灣區文學徵文獎,分別設立公開組、大學組、中學組,自2022年7月開始徵稿,收到4000多份作品,涵蓋海內外作者。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視頻致辭時表示,「通過文學作品可以體驗各地的人文精神內涵。創建『文化大灣區』計劃整合大灣區多個城市的文學作品,並面向學生和公眾徵集文章,鼓勵參賽者以文學創作,描繪文化大灣區的故事。特區政府不遺餘力推動香港藝團和藝術家與其他大灣區城市交流合作,鼓勵香港作家聯會繼續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打開新篇章。」
作家「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園」
大會總召集人、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在致辭中表示,在籌辦「創建『文化大灣區』計劃」中邀請大灣區32個文化團體、高等教育機構作為合辦或協辦單位,相信這是大灣區文化建設最具規模的一次融合,口碑極好。隨後他表示,期待這個開創大灣區文學的大合作、大融合的文化計劃,能夠繼續辦下去,並透露香港文學館終於正式籌建。他表示:「經過多年的爭取,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關注支持下,香港文學館近日通過馬會的贊助,終於正式籌建起來,過去散兵游勇的香港寫作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園。」
香港文化委員會副主席王英偉來到活動現場。他表示,在藝發局主席的任期內,能夠參與到創建「文化大灣區」計劃非常高興,期待大灣區文學更好地發展。
願為文學創作「搭台架梯」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致辭時表示,《大公報》及香港《文匯報》均不遺餘力地為華語文學創作「搭台架梯」。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金庸的《書劍恩仇錄》,都是在《大公報》子報《新晚報》上首次面世。1933年9月,《大公報》設立《文藝副刊》,沈從文、蕭乾等先後擔任主編,胡適、巴金、老舍、茅盾等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諸多名家巨匠,以此為陣地進行創作。
李大宏表示,創建「文化大灣區」計劃的籌劃及「大灣區文學徵文獎」活動的舉辦,是從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出發,對嶺南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活動適逢其時,意義非同尋常。大文集團願意作為支持媒體發揮應盡之責,為更多有思想、有才華、有追求的年輕作者,提供更廣闊的創作園地。
該計劃由香港作家聯會主辦,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承辦,香港藝術發展局邀約計劃。頒獎典禮上,龔嘉盛、戴劍韜、吳光輝分別獲得中學組、大學組和公開組一等獎。講座上,來自港澳及內地多位高校學者同場交流,對大灣區文學的發展提出建議。
主禮嘉賓還有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張國義,香港藝發局副主席楊偉誠、行政總裁周蕙心、香港藝發局文委會主席羅光萍,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怡嘉等,為此次大型文學活動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