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要闻推荐 > 正文

漁港風情香港仔 活力海濱新景點

時間:2023-03-28 11:22:52來源:大公報

 充滿漁港風情的香港仔,極具打造新旅遊景點的潛力。

  疫後社會復常,訪港旅客人數節節上升,上月份訪港旅客人數三年來首次突破100萬,本月首兩星期平均每日旅客量恢復至疫前45%。除了品嘗美食與購物,近年一些介紹香港深度遊的網站,出現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的忙碌畫面,一張張別具漁港風情的相片,吸引不少旅客來港。

  本地漁業團體認為,供應全港七成水產批發量的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有潛力打造成「港版築地」。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港島南區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香港仔魚市場作為南區的旅遊發展項目,絕對是不二之選。發展局表示,正研究活化香港仔魚市場,加入餐飲元素,締造更有活力的海濱。

  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文) 黃洋港、林少權、麥潤田(圖)

  每天凌晨三時許,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迎來最繁忙的工作時段,不同的海鮮運輸車川流不息進出市場,把一箱箱活蹦亂跳的鮮魚運送到全港各地。工人忙碌地推着裝滿魚蝦的手推車往魚欄,動作純熟,一分鐘就能把裝着逾百隻海蝦的籠子分完。

  集食肆博物館商店於一身

  在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不少當地魚市場是旅遊景點,吸引大量觀光遊客。香港仔魚市場有70年歷史,現時仍24小時運作。距離魚市場約10分鐘車程的海洋公園,遊客聽聞附近有魚市場,認為如果有「港版築地」,也有興趣去參觀。曾到美國、台灣的魚市場觀光的遊客許先生說,「如果可以遊覽魚市場,當然會去試一下。」

  把香港仔魚市場發展成為「港版築地」般的旅遊景點,是否可行?

  「有心做,一定可以成功!我們魚類比築地多,水產批發量也不比他們少。」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會長陳志豪多年來爭取把香港仔魚市場發展為「港版築地」,他建議把魚市場改建為兩層,上層供市民參觀及選購海鮮,下層繼續日常運作,把各種魚類拍賣工作做得更專業,更熱鬧。

  「魚市場發展旅遊業是非常好的概念。」從事漁業超過51年的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是香港仔魚市場第一批魚欄檔戶,他說香港仔魚市場吸引不少遊人慕名而來,但魚欄白天幾乎不運作,遊客來到會感失望。而且魚市場地形又長又窄,難有合適的旅遊停車點。他認為重建方案不可行,建議在附近尋找適合地點,興建集食肆、博物館、紀念品店於一身的新建築,供遊客參觀。

  政府早於1999年有意在香港仔發展「漁人碼頭」概念的旅遊區,2001年建議開拓五個碼頭景點,包括魚市場碼頭,但研究逾八年後決定放棄。2013年,政府就魚市場旁邊發展飲食及旅遊設施進行研究,但最終認為缺乏發展為成功旅遊景點的元素,魚市場發展旅遊景點的計劃再次告吹。

  在《2020年施政報告》,政府公布「躍動港島南」計劃,建議把南區打造成為適合工作、居住、創意及消閒玩樂的地區。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陳家珮表示,當時提出的重點包括海洋公園重生方案、活化珍寶海鮮舫、提升香港仔及黃竹坑一帶的文化及消閒設施,她認為「三個方案各自發展,既不能互補,也沒有關連」,惟珍寶海鮮舫在早前已沉沒。

  議員倡改善交通延展鐵路

  陳家珮認為,在現今流行深度遊的年代,香港仔有着深厚的漁業文化和特色,具有作為旅遊特色地區的基本條件,魚市場更有潛力成為推動旅遊的新景點,目前只是交通配套未跟上。她認為政府首要打通南區西段的交通線,擴大水上交通,打通鴨脷洲、香港仔之間的交通連繫,方便遊客。

  立法會港島西選區議員陳學鋒表示,十年前南區或未能符合旅遊概念,但今日旅客口味已經轉變,除了魚市場,還有很多漁民風俗節目,例如洪聖爺誕、天後誕、龍舟競賽,極具文化底蘊。港鐵南港島線已經開通,但只覆蓋香港仔東半南區,而且光是往海洋公園的遊客、日常出行的市民,乘客量已接近爆滿。車路方面,南朗山道在上下班的繁忙時間交通擁擠。他認為要進一步推動旅遊,需改善交通配套,興建南區西段的鐵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