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赫維寧漢莊園珍藏明末清初黃花梨麒麟紋圈背交椅。\佳士得供圖
生活中人們常聽到「第一把交椅」。在中國古代,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貴象徵。正因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領的代名詞。這也決定了交椅作為傢具的一種,在單一廳堂內擺放,通常並不是成對出現的,而是只有一把。
近日在佳士得香港春拍「赫維寧漢莊園中國古典傢具」專場,一把明末清初的黃花梨麒麟紋圈背交椅,估價800萬至1200萬港元,最終以6597.5萬港元(連買家傭金)成交。
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資深國際專家暨主管安偉達(Marco Almeida),負責統籌「赫維寧漢莊園中國古典傢具」拍賣專場。安偉達從英格蘭東部沙福郡、建於18世紀早期的貴族莊園,把這些傢具帶來香港。在北京念過書的他迷戀中國文化,指早在12世紀的中國書畫中,已有僕人背着交椅穿越鄉郊的情景。他告訴記者,在各種明朝流傳至今的傢具之中,圓後背交椅頗為罕有。交椅結構複雜,可以摺起運送和存放,但由於設計精細,承受的磨損更大,故亦容易損壞,「現時已知傳世的黃花梨圓後背交椅不足30張,大部分藏於博物館。」
藏品也是實用傢具
這次拍賣的交椅為圈背交椅,椅圈三接,用料頗足,是交椅中常採用的一種經典造型。其靠背板乍看為三攢式,其實為一塊厚板雕刻而成,因側腳收分,上方收窄,餘留部分斫挖為一體的窄長角牙,兼備結構和功能之用。安偉達介紹,從結構上來說,一木製成的靠背板比攢接靠背板更耐久一些,但需要較寬厚的板料才可製成,以明末清初時所見較多。
他還透露,赫維寧漢莊園主人是一對年過半百、潛心鑽研傢具的夫婦,對傢具實用性與美態均有高要求,偏愛黃花梨,20多年來收了20多件黃花梨珍藏,強調收藏也要使用才能發揮最大樂趣。「所以藏品也是他們的傢具,這張交椅他們便一直置於睡房,面對一扇大窗,椅前放了一張胡床作腳踏,閒時放空坐在椅上看風景和思考。」這把交椅1910年代由北歐私人藏家購藏,2002年在紐約佳士得上拍,由赫維寧漢莊園園主珍藏至今。\大公報記者 黃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