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旅产品 > 正文

綠色旅遊救旅業 生機創商機

時間:2020-05-28 09:52:17來源:香港文匯報

■ 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為本的旅遊方式,觀賞自然界各種生態。  資料圖片

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為本的旅遊方式,觀賞自然界各種生態。 資料圖片

  近年,生態旅遊形成環保潮流,在世界各地興起。香港擁有世界級及國家級自然景點,例如香港地質公園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地質公園等,生態旅遊的發展潛力巨大。近日,香港政府更推出「綠色旅遊鼓勵計劃」,資助本地旅行社舉辦本地生態遊,被視為本地綠色旅遊的強心針。到底這個舉措如何推動本地生態遊產業?又有何不足之處呢?下文將會逐一深入探討。

  ■張揚 特約資深通識作者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早前公布「綠色旅遊鼓勵計劃」,並透露已為計劃預留約5,000萬元撥款,除了支持本地綠色旅遊,也藉以撐企業、保就業。邱騰華強調,是次計劃只適用於香港居民報團,旅行社每接待一名團員,可獲100元資助,資助上限為50,000元,但資助如何使用,例如是否用以提供團費減免或優惠等,都是由旅行社自行決定。

  旅客承受力充足

  本地遊的地點包括郊野公園、地質公園、天然島嶼、環保園和各種環保設施。邱騰華表示,綠色旅遊的空間和範圍均大,以郊野公園為例,每年可接待1,200萬名旅客,相信旅客承受力充足。

  邱騰華強調,接受資助的旅行社必須遵守守則,例如需屬本地持牌旅行社、需安排本地遊的交通和膳食、需聘請領隊和導遊等。

  署理環境局局長謝展寰補充說,其他守則有旅行社所提供的食物不可含瀕危動植物、避免派發即棄塑膠用品等,局方也要求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自備水樽等,但未有交代違者處分問題。

  遊人增非壞事 守原則保美景

  不同持份者對「綠色旅遊鼓勵計劃」有不同的看法:

  .旅遊業議會:本地遊團費介乎百多元至數百元不等,「綠色旅遊鼓勵計劃」的資助金額已佔團費極大比例,因此相信業界會調低本地遊團費,回饋旅客。現時,旅遊業面臨嚴峻的經營環境,不少入境團暫停,甚至數以百計的本地團也要取消,相信不少專營入境團的旅行社會轉型做本地生態遊,有助促進更多本地市民享受綠色生活。

  .經營綠色旅遊的旅行社:「綠色旅遊鼓勵計劃」是一個契機鼓勵更多旅行社發展本地綠色旅遊……擔心大量綠色旅遊團湧現,質素良莠不齊,可能有旅行社沒有真正了解什麼是綠色旅遊、什麼是生態旅遊,最後可能會對自然生態帶來損害……希望政府對綠色旅遊有全盤發展策略,起碼要有一個有效的監管制度或指引:生態導賞員要肩負起向遊客講解及遵從守則的重任,但是,香港至今仍未有生態導賞員發牌制度,實在難以保證質素。

  .香港專業導遊總工會:雖然「綠色旅遊鼓勵計劃」與工聯會早前提出的「香港人遊香港」仍有一段距離,但相信仍會受歡迎。香港旅行社一直有舉辦本地生態遊,導賞員的專業資歷足夠,而本會早前也有開班為導遊進行培訓。

  .「綠領行動」:綠色旅遊未必一定破壞生態,如果處理得宜,可讓市民深入了解本地生態,獲取更多保育知識,也能帶動地區的經濟活動。政府在推行綠色旅遊時,需注意遊人增多後,會否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附近居民造成嚴重影響?導賞員是否擁有專業資格和具備生態知識?

  .長春社:綠色旅遊最重要的是精神,而非景色,故旅行社營辦本地生態遊時,必須遵守一些原則,確保生態環境不能受到影響,例如導賞員使用「大聲公」會否造成噪音滋擾?旅遊巴士太多會否帶來大量廢氣?很多細節需要兼顧。香港很多地點都可以作為綠色旅遊的目的地,例如大潭郊野公園有水塘、石橋和古蹟,而且不難行;地質公園有特別的岩石構造和地質特徵;南丫島有非常優美的自然風光,均值得一遊。

  .社論:對於傳統旅遊業界,所謂綠色旅遊,可能仍舊停留在帶「鴨仔團」,遊客在各個生態景點來去匆匆,去一兩個新界農莊,再來一頓有河蝦的海鮮午餐或晚餐,就此作結。其餘有些綠色旅遊行程,則略嫌說教味濃厚沉悶,導賞員往往只是邊走邊講解各地勢的由來,對於愛旅遊打卡的新一代來說,缺乏趣味性,遑論帶動周邊消費。

  公共交通遊宜蘭 常駐警察巡景區

  台灣東北角暨宜蘭海岸風景區曾入選「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台灣當局為了推廣綠色旅遊模式,推出「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結合鐵路、巴士、單車等交通工具,以便遊客使用公共交通,減少開車旅遊。此外,當局營造單車定點旅遊風氣,進行單車專用道規劃及建設,提供既舒適又安全的旅遊環境。

  台灣當局又制定條例,規定破壞自然資源者,一經定罪,可判處罰款最多500萬新台幣。當局也設常駐警察,負責巡查自然景區,對違規案件採取「勸導為主、 取締為輔」的執行方式。

  另外,台灣當局又在宜蘭海岸風景區開設永續發展培訓課程,結合景區推廣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風景區管理處不時會舉辦說明會或公聽會,加強人們對綠色旅遊的認識。

  生態旅遊 Ecotourism

  一般採取由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所訂的定義: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並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簡而言之,就是以「自然」為本的旅遊方式,觀賞自然界各種生態,其中也包括人類的文化遺產,並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屬於可持續發展的一種。

  生態破壞 Ecological Disruption

  是指生態環境因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而遭破壞並導致退化,使人類或動植物的生存條件惡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環境惡化令原來物種難以繼續生存,生物多樣性所維繫的生態平衡也被破壞。而被破壞的環境或需長時間恢復,但也可能導致永久性破壞。

  生態保育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指以生態學觀點對自然環境的生物進行保護和復育,包括針對不同生物與其棲息地的保存與維護,孕育、繁殖瀕危生物、恢復和改良退化生態系統等工作,以維繫人類與生物圈的相互關係。由於生態保育強調土地生態價值,故與經濟發展經常出現矛盾。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為前瞻的發展模式。定義為:「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