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湖湘非遺 驚艷世界 | 在江背,非遺更像是一種生活習慣

時間:2023-10-20 17:31:30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省長沙縣瀏陽河畔的江背鎮,是徐特立的故鄉。早上來一杯麻姑井糯米黃酒,晚上把玩一會栩栩如生的竹雕,每逢年節,吃臘肉、聽快板、剪紙畫……在這裏,非遺更像是一種生活習慣,融入了血脈中,傳承在歲月裏。

  酒香不怕巷子深

  8月16日,江背鎮印山村村民熊仕林帶著兒子和準兒媳來到麻姑井酒廠日月洞酒窖,一入洞,陣陣涼意便撲面而來,內部蜿蜒曲折,宛若迷宮。小熊指着排列整齊的酒缸,驕傲地給女友介紹:「壯觀吧,這是我們家鄉的非遺麻姑井糯米黃酒,印山村可是『三湘第一村』啊!」

  「整兩口不?」每逢客人來訪,非遺傳承人周平總用黃酒招待客人。用麻姑井井水精心釀造的糯米黃酒度數低,酒性溫和、酒味甘醇綿長,是當地人走親訪友、待客迎賓的良品。

  「挖3年,裝3年,我們可是現代愚公。」周平笑着說。目前,地下酒窖面積已有近5000平方米,700多米長的窖廊縱橫交錯,兩側分佈着999個窖洞。「窖藏時間最長的一壇酒,是1999年第一個窯洞剛挖好時埋進去的。」周平告訴記者,目前麻姑井酒廠年產酒量30噸,帶動當地20多位農戶就業,並與周邊農戶達成150畝糯米田原料供應協議。

  「糧必精、水必甘、曲必陳、器必潔、工必細、儲必久。」周平的「釀酒三字經」是他終身踐行的準則。與現代化條件下批量釀造的黃酒不同,麻姑井黃酒選用的是上等的優質稻穀。「經過浸泡、蒸煮、發酵、冷卻、壓榨、過濾、蒸餾、陳窖等多道工藝流程,純天然釀造。」

  做大非遺產業,必須延長產業鏈條,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依託悠久歷史的麻姑井、麻姑井糯米黃酒地下洞藏酒窖「日月洞」等景觀,周平投資近4000萬元,打造集「商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麻姑井文化園,全面展示麻姑井糯米黃酒文化,包括麻姑井酒釀造基地(非遺中心)、鄉村民宿、生態餐廳、文創產品展示廳、原材料生產基地等多個特色項目。今年「五一」假期,麻姑井黃酒釀造基地接待遊客超千餘人次。

  走出日月洞,所到之處,道路整潔,風景秀麗,碩大的酒缸分立道旁,讓人一見便生髮醉意。

  竹子雕出新生活

  在江背鎮,有一位「竹阿公」名號十分響亮,他便是楊定衡。在他家,小到對聯、茶壺,大到檯燈、桌椅,都是竹雕所制,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雕一套竹雕軍品送老戰友。」問及最近在忙什麼?退伍老兵楊定衡欣慰地告訴記者。帽子、水壺、軍徽……不少物件已成型,放置在展櫃上。

  「作品的價值不能單純用時間來衡量,構思更重要。」他邊說邊拿起手邊的水壺,「竹雕密封性一直是個難題,我們花了2年時間,摸索出竹子螺紋絲扣技術,讓竹製品能像礦泉水瓶蓋一樣可擰緊。」他旋開竹制水壺的蓋子向記者展示,「竹子沒有橫向纖維只有豎向纖維,所謂『勢如破竹』。我們要在橫面上雕刻螺紋,難度可想而知。」這種巧思成功申報了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而像這樣的專利技術,在這裏不止一個。

  楊定衡還通過自媒體賬號展示竹雕製作過程,傳授非遺技藝,全網已獲得幾十萬粉絲互動和喜愛。今年5月30日,在我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之際,他為致敬航天精神創作的「再出發」作品,網上播放量達6000萬次。

  心存使命,甘於奉獻。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非遺傳承?楊定衡坦言,多年前他已做了規劃,最為重要的就是傳承,「傳」的是技藝和方法,「承」的是使命和擔當。「我已經培養了不少徒弟,現在已經能獨當一面。此外,每年都會定期去學校授課,傳授非遺知識。」

  最讓楊定衡引以為豪的是他收藏的1000餘件竹制老物件。「這件竹胎漆漆——漆繪龍紋勺是馬王堆墓的復刻品,也是有幾十年的歷史老物件了,是我最珍愛的藏品。」

  近年來,楊定衡每年收購竹根材料達100餘萬元。「我有一個長遠規劃,花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修建一座百竹林和竹文化館,長久地展示、傳播竹文化。」楊定衡說,「擇一事,終一生,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錯了。」

  江背鎮現有非遺項目5個,依託印山天璽湖、萬畝油菜花基地、瀏陽河等優勢資源,積極創建非遺村鎮省級示範點,推進「文化+旅遊+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通過舉辦「油菜花節」「四季村晚」等各種節會,開展非遺展演,打造非遺研學體驗課程,帶動了產業興旺、村民致富,今年上半年全鎮共接待遊客100餘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6000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500餘萬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