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九洲池 (洛陽日報記者 曾憲平 攝
要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傳承、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建設全媒體,更加注重網絡內容建設,讓網絡空間正氣充盈。
——習近平
在這次考察中,總書記就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提出了明確要求。洛陽市廣大幹部群眾在學習領會時紛紛表示,要時刻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提升洛陽文化軟實力。
城市書房享樂趣(洛陽日報記者 潘郁 攝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現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8項國家級非遺項目、70座博物館等,塑造了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城市形象。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利用不夠,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唐三彩博物館(洛陽日報記者 曾憲平 攝
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局長胡大鵬表示,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系統將在抓結合、抓挖掘、抓落地、抓惠民上狠下功夫,加強文藝精品劇目創作,組織高質量文化惠民活動,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教育基地在紅色傳統教育中的作用,充分發揮文化旅遊在穩增長、促消費、減貧困、惠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把文化內涵挖掘與文化景觀打造融合起來、展示出來。
洛陽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張留東表示,要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以「中央廚房」建設為始點,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全力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通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推動黨的新聞事業高質量發展。
洛陽民俗博物館館長王支援表示,作為洛陽旅遊「新三篇」的重要一篇,我市博物館之都建設如火如荼。作為一名老文物工作者,他將進一步堅定信心,為實現2020年全市建成開放100座博物館的目標勤奮工作。
遊客在洛邑古城內參觀汝陽劉毛筆制作技藝展示 (洛陽日報記者 魯博 攝
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公共服務科科長劉夢剛表示,今後,我市將繼續加大公共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河洛書苑」城市書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效能,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引導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快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創作生產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
第二屆中原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上的非遺表演(洛陽日報記者 張怡熙 攝
幾天前,第二屆中原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在洛陽市圓滿落幕。短短4天時間,博覽會共接待觀展市民和遊客5.3萬人次,現場交易總額達6200萬元,場面火爆,深受好評。
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用文化的理念支撐旅遊,用旅遊的方式發展文化,文化旅遊才能相得益彰。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我們對傳承好、創新好、發展好優秀傳統文化充滿信心。(洛陽日報記者 孫自豪 朱艷艷 常書香/文 洛陽日報記者 曾憲平 魯博 潘郁 張怡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