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旅資訊 > 正文

深度融合背景下的陝西文化和旅遊 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時間:2019-06-11 09:54:07來源:大公網

  陝西省文化旅遊廳政策法規處 朱耀勛  孫輝

  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原來的「有沒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轉變,這就要求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明晰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按照尊重規律、宜融則融的原則,以提供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為中心,堅守意識形態和生產安全兩個底線,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文化和旅遊供給體系的進一步優化、產品品質的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更加完善、服務質量的全面優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實現文化和旅遊業的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和國際化,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陝西樣板。

  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陝西文化和旅遊的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促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

  陝西省委、省政府把「建設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先後出台了《關于扎實推進全省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實施意見》《陝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關于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全域旅遊發展領導小組、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為推動全省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各市縣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加大投資力度以及制定文化、旅遊、交通、金融等融合發展方案等形式,細化工作內容,夯實工作責任,形成了上下合力、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文化和旅遊產品品質全面提升。

  主動適應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市場主體創造條件,提供方便,排除障礙,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個性化產品,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為蓬勃發展的文化和旅遊市場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快速發展的文化和旅遊市場和極具發展潛力的產品,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的目光,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要素大量流入,為陝西文化和旅遊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使得優質文化旅遊資源得到有效地開發利用,傳統歷史文化類項目迸發新活力,新業態休閑度假類產品發展迅速,溫泉旅遊項目、特色小鎮、景區演藝、旅遊商品項目持續發力。

  截止2018年底,全省5A級景區達到9個,4A級景區數量達到110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2個,全省A級景區總數達到454個。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等重大活動、《長恨歌》等實景演出、話劇《柳青》《平凡的世界》等一批具有時代精神的藝術精品不斷湧現,國家級陝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進展順利,旅遊產品文化內涵得到提煉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文化和旅遊服務質量全面優化。

  堅持把服務人民、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和旅遊需求放在首位,按照主客共享的理念,把基本文化設施、遊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與特色小鎮、鄉村旅遊示範村以及旅遊扶貧等相結合,《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正式出台,《陝西省「十三五」旅遊扶貧行動計划》持續推進,西安城牆免費開放日等旅遊惠民活動、「文化下鄉」等惠民巡演活動、文化惠民卡等文化惠民產品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和旅遊建設的熱情。

  堅持服務市場主體和遊客,推動文化和旅遊「放管服」改革,委託、下放行政管理事項,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組織開展文化和旅遊市場專項整治,旅遊經營活動全面規範,景區、旅行社、導遊等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督檢查、預警提示、應急處置等安全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全面實施,不良和有害信息傳播、不合理低價游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扼制,遊客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遊客對陝西旅遊的滿意度全面提升。

  四是持續擴大開放,文化和旅遊產業效益不斷壯大。

  緊抓「一帶一路」歷史機遇,着眼建設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充分發揮陝西在歷史、人文、旅遊等方面的優勢,推進文化旅遊品牌化,開發具有陝西特色和競爭力的精品線路、樣板景區、精典劇目,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差異互補實現共贏,開創「一帶一路」國家人文交流新模式。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等國際性展會的成功舉辦、「絲路匯-文化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平台」的上線運營、陝西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國風秦韻」對外文化品牌等一系列境外推介活動成功舉辦,為陝西文化和旅遊走出去戰略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了解中國從陝西開始」「文化陝西」品牌形象進一步擴大,文化和旅遊的吸引力持續增強,文化和旅遊產業效益不斷擴大。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達到962.7億元,接近1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3.2%,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1個百分點;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63025.32萬人次,同比增長20.54%,旅遊總收入5994.66億元,同比增長24.54%,旅遊增加值佔GDP的比例達到8.61%,支柱產業地位日益凸顯,文化和旅遊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進一步提升。

  建設文化和旅遊強省

  陝西文化旅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藍田猿人、半坡遺址、黃帝陵、兵馬俑等精神標識,延安、馬欄、照金等紅色沃土,張騫通西域、昭君出塞、玄奘西行等歷史典故,秦嶺、黃土高原、關中盆地、秦巴山地等自然景觀,秦腔、華陰老腔、剪紙等民間藝術,為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建設文化和旅遊強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認識到,與優質的文化旅遊資源相比,文化旅遊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產品供應體系有待優化,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普遍。

  關中地區文化和旅遊業發展迅速,陝南、陝北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文化和旅遊優質產品供應體系單一,社會資本開發建設佔比不高;旅遊景區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鄉村旅遊業態缺乏創新,優質旅遊商品生產銷售水平不高。

  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不夠,文化產品不夠豐富,在全國還沒有形成較大的影響力。

  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利用不夠,許多優質資源還沒有轉化成產品;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產品數量偏少,重點項目的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地方特色文化、非遺傳承轉化程度不高,經濟帶動成效不強。

  三是文化和旅遊融合不十分緊密,發展模式比較單一,缺乏品牌效應。

  融合發展的理念在末端落實還不到位,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待健全,適合地方特色的融合模式有待挖掘。文化和旅遊消費水平總體不高,與接待遊客數量不匹配。

  四是發展環境不夠優化,公共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政策體系創新不夠,與企業需求還有差距;政府與企業聯繫不夠緊密,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服務的效率還不高;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沒有形成體系化,重建設、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等情況不同程度存在。

  着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造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陝西樣板」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時強調:「對歷史文化,要注重發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找准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治國智慧。」

  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按照「151」發展思路(「一個中心」:正確把握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方向,走內涵式發展道路;「5條路徑」:統籌開發文化和旅遊資源、營造一流發展環境、推動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持續擴大消費規模、打造特色品牌;「一項保障」:以高素質文化和旅遊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通過高質量發展,以優質產品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和旅遊需求。

  (一)正確把握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方向,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由高速增漲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要求,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深化文旅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法規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指標體系、統計體系以及績效評價體系,以發展理念、機構隊伍、工作載體、保障體系等方面的的融合,推動文化和旅遊資源融合、平台融合、項目融合、活動融合、功能融合、技術融合,着力破解不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問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突出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傳統資源的現代打造,扎實推動文化和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文化資源向旅遊產品的轉化。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提升文化和旅遊供給品質,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努力形成運行機制民主化、服務水平高效化、管理體系法制化的格局,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化和旅遊產品的需求。堅持文化和旅遊工作服務大局服務中心,緊緊圍繞新時代「兩步走」新目標,着眼未來五到三十年的發展,啟動「十四五」文化和旅遊規劃前期調研,高質量完成規劃編制任務,確保發展目標近期可實現、遠期能指導。

  (二)統籌開發:利用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化高質量產品的供應體系。

  以特色化建設為指引,着力解決資源開發利用不充分、地區發展不平衡、同質化等問題,組織開展系統化資源普查,建立完善資源庫並實行動態管理;推動資源整合利用,引進大型企業開發利用優質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建設休閑、體驗和度假型文旅產品;做好陝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和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命名表彰工作,培育一批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文化企業;深化文化和旅遊與農業、工業、住建等行業的融合,引導實施一批對融合發展具有帶動性的重點產業項目,打造一批拳頭產品。

  緊緊圍繞關中協同創新、陝北轉型持續、陝南綠色循環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在打造絲綢之路起點風情體驗旅遊走廊、大秦嶺人文生態旅遊度假圈、黃河旅遊帶和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四大高地」的同時,注重增強要素型旅遊產品吸引力,發展特色餐飲街區、旅游民宿等業態,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園區型旅遊產品品質,強化旅遊綜合體、大型實景演出、文化館、博物館等設施配套,打造整體品牌;按照村、鎮、縣、市、省體系發展目的地形產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目的地品牌。發揮財政資金效能,科學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按照「補齊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蓋」的思路,推動旅遊公共服務轉型升級,重點抓好旅遊交通、免費WIFI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城市、景區和農村「廁所革命」及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推動區域平衡發展,全面滿足遊客需求。

  (三)堅持服務:規範文化和市場秩序,努力營造一流的發展環境。

  以創新性發展為切入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放管服」,優化市場監管手段,促進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培育和引進有競爭力的文化旅遊骨幹企業和大型文化旅遊集團,促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扎實開展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計划,堅持政府、市場主體、行業組織和個人協同推進,落實市場主體責任,增強內生動力,支持、引導和規範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作用和行業標準的引領作用,強化行業自律,提升旅遊管理和服務水準。完善「旅遊服務質量測評」工作機制,健全問題清單整改制度,推動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加強文化和旅遊志願者隊伍建設,促進志願服務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擴大陝西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深化文化市場執法改革,發揮好省級協調、督導和監督作用,夯實市縣主體責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升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管水平。開展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完善企業征信信息。建立健全旅遊投訴信息公開機制,對侵犯遊客合法權益的投訴事項按程序向社會公布。完善旅遊「訴轉案」銜接機制,切實維護遊客的合法權益。扎實開展文化和旅遊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凈化文化和旅遊市場環境。

  (四)充分發揮文化優勢,加快推進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

  按照融合共享的原則,着眼建設和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加快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加快推動國家和省級旅遊度假區、高A級景區以及精品鄉村旅遊線路建設,推動「陝北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與全域旅遊相結合,開發建設休閑、體驗和度假型文旅產品,打造文化和旅遊精品項目。加大《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貫徹力度,繼續深入開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命名公布工作。加快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創建,將傳統工藝振興與旅遊線路打造和宣傳推介相結合,組織優秀非遺項目參加各類交流推介活動,促進民間傳統手工藝者就業增收,打造陝西傳統工藝品牌。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深入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加強「陝西省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實施重點現實題材創作計划,採取優資助扶持、優秀成果政府購買惠民巡演等方法,鼓勵和扶持每個市、每個院團推出1部具有代表性的優秀舞台藝術作品。組織國有文藝院團和藝術家開展蹲點創作、體驗生活,結對幫扶、服務基層,推出一批具有時代精神、陝西特色的文化精品。

  (五)創新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模式,進一步擴大消費規模。

  着眼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延長文化和旅遊產業鏈條,構建以文化豐富旅遊內涵、提升旅遊層次,以旅遊帶動文化消費、促進文化繁榮的發展格局。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景點旅遊、紅色旅遊、民俗體驗、大型實景演出和地方特色演藝,支持和鼓勵研學旅行、自駕旅遊、康養旅遊、鄉村旅遊、生態休閑游等旅遊新業態的發展,推動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大力培育文化和旅遊「夜間經濟」,推動文化和旅遊消費升級。發揮國家和省級旅遊商品大賽品牌影響力,推出遊客「熱購旅遊商品」名錄,加大文創產品、非遺向旅遊商品的轉化力度,不斷提升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在旅遊綜合收入中的佔比。

  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對外文化貿易,培育文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優秀文化企業、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步伐,以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西安國家級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為核心,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文化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生態鏈和產業鏈,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將旅遊演藝做為推動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動旅遊演藝與文化傳承相結合,努力實現物質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地域文化發展和旅遊產業振興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持續深化文化和旅遊惠民,推動建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的長效機制,不斷改善文化消費條件,釋放文化消費需求,挖掘文化消費潛力,增強文化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六)持續擴大開放,打造「文化陝西」特色品牌。

  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陝西戲劇、陝西民歌、陝西民樂的創作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地域音樂元素,創排一批具有陝西特色、中國氣派、世界表達的民樂作品。運用國際化的現代時尚元素,打造包裝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市場震撼力的精品文化旅遊產品,展示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新形象。進一步完善旅遊品牌營銷戰略,推動旅遊營銷與文化活動、城市形象宣傳的融合,推動建立省、市、縣三級統一的宣傳營銷體系,不斷豐富「文化陝西」的品牌內涵,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持續辦好世界旅遊大會,為文旅企業搭建更加開放的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和組織文化旅遊企業參與重要國際展會、論壇及活動,開展重點合作項目徵集及境內外推介對接活動,培育外向型文化旅遊企業和文化旅遊新業態。圍繞擴大中華文化景響力,構建國際交流合作體系,推動與韓國、美國、馬來西亞、日本等重點客源地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文化和旅遊交流,實現「文化走出去,遊客引進來」。發揮重大節慶活動的影響力,加快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建設,持續辦好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陝西省藝術節、全省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以及各類藝術專項活動。

  (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加強與相關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建立健全系統化的培訓體系,着眼提升機關幹部、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大對文化和旅遊專業理論、服務理念、專業技能等內容的培訓;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大網絡培訓力度,提升培訓工作效率;創新探索省、市、縣以及政府和企業之間幹部交流掛職制度,幫助幹部豐富閱歷、增長才干;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加大對優秀年輕幹部的選拔力度,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以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實施為契機,進一步用好「三項機制」,創新性抓好「能上能下」制度落實,營造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以優質的文化和旅遊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是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和旅遊工作應堅持的基本準則,深刻認識、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和發展路徑,就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打造文化和旅遊強省的必由之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