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為何如此火爆?「在新疆,遊客既能欣賞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又能領略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在霍爾果斯華域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華域旅遊」)董事長劉洋看來,新疆文旅開發有利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發展,應與新疆文化、生態保護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協調關繫。
堅持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相融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劉洋介紹,新疆的文旅資源十分豐富,涉及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兩大類型。新疆這片神奇的土地蘊藏着極其豐富的文旅資源,涵蓋人文與自然的雙重瑰寶。在人文資源方面,新疆以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與深遠影響的名人文化為亮點,這些資源中不乏重要的歷史文物、古跡以及世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共同編織着新疆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圖譜。談及自然資源,新疆更是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壯麗與多樣性,無疑其山川湖海、大漠草原等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奇觀。
新疆現有6處世界文化遺產地,3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17個A級旅遊景區。
「這兩種資源在新疆共同構成了一種旅遊資源的組合,這種組合性的資源很豐富,遊客也很喜歡,開發潛力巨大。我們公司堅持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始終致力於打造一繫列極具創意的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旅遊精品。」劉洋表示。
在霍爾果斯國門景區,遊客可以聆聽霍爾果斯口岸的歷史文化的故事,沉浸式體驗紅色旅遊,也可以感受充滿活力的中亞風情;在阿勒泰五百裏風情街,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金山、雪景、海藍寶石、草原石人等眾多自然美景,也可以在各個民俗主題區中體驗濃濃的充滿民俗風味的「阿勒泰味道」。在葡萄溝景區,遊客不僅能體驗舌尖上的美味,還能通過「非遺+旅遊」、「非遺+文創」、「非遺+研學」感受文化上的熏陶。
「對於廣大遊客而言,踏足新疆將開啟一段別具一格的旅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遊客不僅能夠沉浸在充滿新疆獨特魅力的地域文化中,深入領略其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還能近距離感受那裡無與倫比的自然生態之美,體驗一場心靈與自然的和諧共鳴。」劉洋認為,旅遊產品的開發遠超越了一般商業範疇,它肩負着傳承與展現悠久歷史文化變遷的崇高使命。鑒於此,他強調,在旅遊行程的設計與實施中,確保每位遊客都能獲得既豐富又深刻的體驗,是至關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樣的體驗不僅能讓遊客充分感受旅遊目的地的獨特魅力,更能在心中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記,促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堅持文旅開發與產業經濟發展相結合
新疆文旅開發有着怎樣的意義?劉洋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文旅經濟本身就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發展文旅,做旅遊、做文化,本身就是在發展經濟。」劉洋說,當前各級政府對文旅經濟發展都特別關心關註,希望通過文旅消費來拉動整個經濟的增長。因此,新疆的文旅開發,對於拉動相關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無疑大有裨益。
文化旅遊的開發能夠激發沿線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這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還涵蓋了新興的「商、養、學、閑、情、奇」六大領域,每一領域都承載着一條獨立的產業鏈,或可視為旅遊產業鏈上的分支鏈條。劉洋指出,在推動文旅經濟發展的同時,這些分支鏈條也實現了並行增長,甚至農業、工業中那些與文旅緊密相關的部分,也能通過新疆文旅開發的契機獲得提振。「我堅信,新疆的文化旅遊開發對區域經濟的繁榮以及社會整體文明水平的提升,都將產生顯著的牽引效應。」劉洋補充道。
在做景區規劃設計以及後期運營中,劉洋始終堅持強化「產業布局」升級旅遊產品業態。在景區規劃與運營實踐中,劉洋始終將「產業布局」視為提升旅遊產品業態的關鍵。以吐魯番景區為例,他主導將千裏葡萄生態長廊打造成為集經濟、生態、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多功能長廊,通過發展葡萄觀光採摘園、農家樂、休閑農莊等項目,不僅促進了吐魯番全域旅遊的繁榮,還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同樣,在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的開發中,劉洋帶領團隊精心規劃,建設了一繫列富有特色的景點與娛樂設施,如金索橋、銀索橋、遊廊等,為遊客營造了一個回歸自然、享受現代生活的理想空間。這些舉措不僅滿足了遊客多樣化的休閑需求,還極大地豐富了旅遊業態,包括民宿遊、自駕遊、康養遊等多種新興旅遊模式,成功構建了全民參與、全域覆蓋、全時開放、全季可遊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實現了旅遊市場的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性循環。
劉洋強調,文旅開發不僅要深入挖掘和展現文化的獨特魅力,更要通過科學規劃與產業布局,形成文化、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良性互動。文旅項目作為文旅開發的載體,應成為綠色、可持續的旅遊精品,既滿足遊客對高品質旅遊體驗的需求,又促進當地經濟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在產業布局上,要以旅遊業為核心,輻射帶動住宿、餐飲、交通、娛樂等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業集群。
同時,劉洋指出,產業布局的發展需與文旅開發緊密結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提升整個區域的綜合競爭力和吸引力。他強調,要註重文旅項目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旅遊產業的低碳化、循環化和生態化,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在未來的發展中,劉洋堅信,通過文旅賦能與產業布局的深度融合,他們不僅能打造出更多綠色、高品質的旅遊精品,更能推動旅遊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和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質。(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