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河南 > 正文

泰山傳奇

時間:2025-09-26 18:15:27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泰山村全貌 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社三農全媒體中心調研組

  「拍戲,南方有橫店,中原有豎店,泰山村是咱豎店的旗艦分店。」

  說這話的叫張行林。張行林何許人也?張行林是鄭州市微電影協會會長,他說這話時是認真的。

  去年7月28日,張行林為泰山村影視短劇拍攝基地揭牌。天橋短劇負責人李川來了、汪汪短劇負責人韓艷成來了,各門派的投資人、出品人、製片人、導演等眾多行業精英「會盟」泰山村,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大佬回村》《總裁夫人來自農村》等短劇陸續在這裏拍攝。2024年,在泰山村拍攝的短劇達80部。

  「大佬們」為啥這麼偏愛泰山村?

  「泰山村可以說是鄭州最早實現以整村建制來支持短劇拍攝的鄉村,其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全村場景化』的支持。」張行林說,「這裏的場景極其豐富多元,能滿足多種題材的拍攝需求。」

  看吶——

  拍古裝劇,黃帝會盟祠檐牙高啄,飛閣流丹;拍現代劇,桃花源別墅群富麗堂皇,雍容典雅;拍穿越劇,千稼集風情街古今交融,煙火氤氳……

  泰山村歸新鄭市龍湖鎮管轄,距新鄭市22公裏,有史料記載,泰山村是黃帝戰勝蚩尤後大會諸侯之地。

  泰山村原名太山村,得名於黃帝重臣太山稽,相傳這裡是太山稽居住地,太山(又叫泰山、西泰山)就圪蹴在這片古老的土地。

  太山屬中嶽嵩山馀脈,千百年來,有多少神奇的劇情在這裏上演。

  進入新時代,且看泰山村幹部群眾如何書寫鄉村振興的「泰山傳奇」。

  太硬核——

  村支書點石成金  貧困村華麗變身

  9月21日,會盟大道車來車往,道路兩旁石林相映,鳥鳴啾啾。

  邁進泰山村巍峨雄壯的牌樓,一幅美景畫卷鋪展面前,真箇是村在林中建,房在林中現,水在村中流,人在綠中行。

  但誰能想到,18年前的泰山村,竟是個交通不便、土地貧瘠、水源匱乏的省級貧困村。村民靠種糧和採石為生,人均不到一畝耕地,且土地十分貧瘠,沒有水源灌溉,吃水用水都要去外村肩挑驢拉。

  當時,村裡流傳着這樣的順口溜:「颳風滿臉土,下雨滿身泥,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姑娘嫁山外,就數光棍多。」

  「那個時候泰山村是遠近有名的『三多村』:光棍多、招出去當上門女婿的多、外遷農戶多。」村民喬子軍說。

  喬子軍是這「三多」中的「一多」——外遷農戶。他已在城市立住腳跟,日子過得挺安穩。

  2007年,同樣是遷到城市居住的喬宗旺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想拉喬子軍回村一起幫助鄉親走出困境。

  喬宗旺高中畢業後在村裡當了10年民辦教師,28歲那年,他走出泰山村,另尋生計,先後在煤炭、化工、房地產等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到2007年,他已經擁有上千萬元資產,而此時泰山村卻欠着18萬元外債。

  67歲的村民喬根慶清楚記得喬宗旺回村時與他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我正在收麥子,弄得一身灰,老喬拉着我的手說,要帶着村子發展,帶着我們過好日子。」喬根慶說,「我當時都是蒙的,這裏地薄,種麥子好年景也就打三四百斤,住的房子還漏雨,啥樣才是好日子呢?」

  「啥樣才是好日子?家家住別墅,戶戶有分紅!」喬宗旺說。

  「聽了老喬的話,我撲哧一下笑了。」喬根慶說,「那時候聽着,跟做夢似的!」

  「他回村後先是幫我們轉變思想。他常說,思想不變,一切白搭。那陣子我們經常開會熬到深夜,一起找方向、想方子,確定了『以孝治村、生態富村、文化強村、旅遊活村、科技興村』的發展思路。」村幹部張艷說。

  農村有句老俗話:「頭三腳難踢,開鑼的戲難唱。」但喬宗旺卻是先揀最硬的骨頭啃。

  喬宗旺回村後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關停村內多家採石場,複原山體,植樹造林。

  此前村民為了生計,開採石場挖石頭賣錢,沒幾年工夫,太山就被挖得千孔百瘡,面目全非。

  你想啊,關停採石場等於「斷人財路」,難度可想而知。

  有個叫喬凌的村民態度強硬,死活不肯。「為了泰山村的發展,算我求你了。」喬宗旺說著就要給喬凌下跪,喬凌他爹趕緊喊「停!停!停!」

  後來,喬宗旺自掏腰包3萬多元賠償損失,採石場得以關停。他帶領群眾平整石頭坑,硬生生恢復了280畝山地。

  喬宗旺深知,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是制約泰山村發展的最大瓶頸。村裡沒錢,他個人墊資,帶領村民修建了「三環八縱三放射組組通」公路20多公裏。

  解決了出行問題,喬宗旺又轉頭解決吃水問題。他帶領村民打了14眼深井,建成了1座自動供水廠,徹底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

  路通了,水有了,喬宗旺又琢磨着給大夥兒改善住房。喬宗旺決定對泰山村進行舊村改造,讓村民們住上寬敞明亮的洋房別墅。

  然而,舊村改造談何容易。村民們祖祖輩輩都住在老房子裏,感情深,捨不得拆,更怕房子拆了,新房蓋不起來,最後無家可歸。

  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喬宗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用自己在龍湖鎮的40套房產給村民做抵押,承諾房子蓋不好就把自己的房子抵給村民。這一下,村民們心裏的石頭落了地,紛紛點頭同意拆房。

  不到兩年時間,喬宗旺倒貼資金300多萬元,帶領村民做了八項大工程。

  這一年多,喬宗旺硬生生跑廢了一輛車。因為喬宗旺剛回村時在村內地無一壟房無一間,他的私家車成了辦公室和流動的家,沒日沒夜在工地、鎮裏跑,餓了吃點方便麵,渴了喝點礦泉水,累了就在車裡躺一會兒。

  基礎設施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也提高了,可喬宗旺知道,要想讓泰山村真正富起來,還得發展產業。

  他帶領村委班子,經過反覆討論研究,決定利用泰山村離鄭州近、黃帝文化家底厚的優勢發展旅遊業,把小山村建成田園生態型宜居之地。

  「賠了是自己的,賺了是大家的。」喬宗旺的這句承諾不僅贏得了村民的信任,還吸引了不少企業前來投資。

  他先後協調資金3000萬元,用於泰山村生態景區建設和旅遊景點重建項目,建成了黃帝會盟景區、山頂遊樂園、水上樂園、培訓基地以及黃帝文化繫列景區。

  以前喬根慶覺得好日子遙不可及,現在呢?

  家裡10口人分了4套別墅,他自己在村裡當綠化工,月月拿工資。喬根慶常說:「現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太亮眼——

  振興賽道衝鋒在前  獎盃獎牌拿到手軟

  軒轅會盟泰山村,仙俠封神千稼集。

  哪吒鬧海、嫦娥奔月、姜子牙大戰聞太師、孫悟空大戰牛魔王……今年年初,泰山村千稼集景區以「仙俠」為主題,通過數十場高空威亞情景劇,為遊客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驚險又刺激,那叫一個過癮。

  「我是洛陽人,在街區經營娛樂項目已九年多。」千稼集商戶劉麗目前主營「武林大會」項目,包含飛鏢、丟娃娃等輕鬆愉快的小遊戲。

  自2018年起,劉麗幾乎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商戶。「在這裏,我不僅實現了營收,更收穫了滿滿的快樂。」劉麗說。

  還有個叫宋團義的,平頂山人,在千稼集開葫蘆直營店十年了。目前,宋團義的大女兒已在鄭州工作,老二在鄭州讀中專,老三在龍湖上初中。「孩子入學的問題,多虧街區幫忙協調,讓我們能更安心經營。」

  宋團義介紹,街區在服務和支持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年審營業執照等事務都由運營辦公室統一代辦,平時遇到機器搬運等困難,只要說一聲他們就派人來幫忙。

  今年63歲的司保山是泰山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村物業公司的一名員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工資,還擁有四套別墅——兩套自住,另外兩套出租用於養老項目,收入可觀。

  「村裡的福利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米、面、油幾乎不用自己掏腰包,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費用也由村裡承擔。」司保山說。

  「在泰山村,不管是本村還是來自五湖四海,人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喬宗旺說。

  據不完全統計,泰山村300多家商舖提供了2000多個工作崗位,十多個旅遊景點實現年產值上億元。

  如今的泰山村,已探索出「旅遊+」多產融合網狀發展模式,以旅遊產業為龍頭,帶動了培訓、研學遊、民宿酒店、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的發展。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沒有人才可不行。泰山村實行了「三步走」人才戰略,即「招聘一批,發現一批,培養一批」的振興思路。村裡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各方人才加盟創業,還與科研院校開展共建活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泰山村以黃帝文化為根,引申出了廉政文化、紅色文化、孝道文化等多種文化。泰山村的9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產業」的發展格局。

  生態建設泰山村毫不含糊,投資6000多萬元將1000畝荒溝變成了森林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讓村民們生活得更加舒適,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在泰山村的發展過程中,黨建始終發揮着引領作用。建強戰鬥堡壘、鍛造幹部隊伍,黨支部是泰山村發展的主心骨。

  從百孔千瘡的石頭山到荒山荒溝披綠裝,從欠債18萬元到集體經濟總資產3億多元,從貧困村到「一祠一街三館八坊·二基地五酒店十樂園」……

  泰山村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衝鋒在前,「五個振興」一起抓,取得了亮眼成績單。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在泰山村村史館,40多塊榮譽牌匾擺得滿滿當當,其中「國字號」榮譽就有9項。

  「如果沒有人給你奇跡,你就去成為奇跡。」這是喬宗旺的座右銘,他堅信沒有辦不成的事,只有辦不成事的人。

  太超前——

  發展總部經濟  築夢二次騰飛

  在泰山村漫步,會發現許多刻着標語的石頭,當地村民稱之為「文明石」。有一處刻着「窮則變 變則通」的石刻標語格外醒目,喬宗旺每次路過這裏都要停下來,多看幾眼。

  什麼是「窮」?

  喬宗旺有不同的見解:「這個『窮』不是生活窮困沒錢花,是事兒走到頭了,得趕緊變,要主動調整策略,尋求突破。」

  「沒有山窮水盡,哪來的柳暗花明;沒有萬念俱灰,哪來的絕處逢生。」喬宗旺說。

  18年前,泰山村「窮」到頭了,喬宗旺回村帶領村民改革創新,泰山村實現了一次騰飛。

  「現在,泰山村再一次『窮』到頭了。」喬宗旺坦言,現在全國鄉村旅遊同質化嚴重,如果單吃旅遊這一碗飯,無法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傳統的『旅遊產業化』模式將走入死衚衕。」泰山村村企負責人李海軍說,過去走「旅遊產業化」的路子,在景區裏不斷引進新項目,但這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投入大,回報低;二是同質化嚴重,易被取代。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年近古稀的喬宗旺操心的是,自己「急流勇退」後,如果旅遊龍頭帶動不起來,泰山村萬一走上下坡路了咋辦?

  那怎麼「變」?怎麼「通」?

  9月3日,喬宗旺邀請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中國鄉村發展協會、省政協、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會聚泰山村,召開了一次「諸葛亮會」。

  當喬宗旺提出「築總部經濟極核、強二次騰飛引擎」的戰略謀劃時,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研究員連說「小村主導發展總部經濟,太超前,太超前」。

  喬宗旺的設想是,以黨建為引領,以村集體為大平台,打造泰山村小微企業服務中心,發展小微企業總部經濟,力求通過創新實踐,探索出一條以總部經濟匯聚高端資源、賦能產業升級、重塑鄉村價值的近郊鄉村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黃承偉將泰山村「二次騰飛」的戰略謀劃概括為「一體兩翼四輪驅動」:「一體」即明確發展主體和目標是打造新時代中國鄉村現代化樣板,「兩翼」即城鄉融合小微新業態孵化基地、農文旅康新產業的深化與拓展,「四輪驅動」即融入大局、創新開放、運營能力、講好故事。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賀衛華教授說,在鄉村振興從「基礎建設」向「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階段,泰山村以總部經濟破解傳統鄉村發展桎梏,展現了泰山村人的遠見卓識。

  專家普遍認為,鄉村振興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泰山村謀劃小微企業總部經濟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提供了一套「立足自身、創新破局」的方法論,而非簡單複製的模板,這對不同資源稟賦的鄉村更具啟示意義。

  新鄭市委常委、副市長崔淑嫻說,近郊鄉村發展總部經濟,要以「兩高四着力」為根本遵循,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唯有將黨建的組織力、集體的統籌力、市場的驅動力擰成一股繩,才能走穩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在喬宗旺的辦公室,珍藏着一幅資深媒體人、書法家韓嘉俊題寫的對聯——

  彼泰山非此泰山有仙則靈,此書記為喬書記無欲則剛。

  (調研組成員:柯楊 李相瑞 馮佳志 馮劉克)

  專家點評

  打造新時代中國鄉村現代化樣板

  □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 黃承偉

  在我看來,泰山村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樣本,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的生動實踐,體現了黨的執政能力和治理能力,體現了省、市、縣、鄉、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發展要求所進行的積極探索,也體現了以喬宗旺書記為代表的黨的基層組織領導人的能力和情懷。泰山村走過的路,對於其他地方具有啟示和藉鑒價值。

  泰山村提出了「二次騰飛」的目標,並且已有以小微企業總部經濟為主導的規劃和雛形。在此基礎上,我建議將「二次騰飛」的戰略概括為「一體兩翼四輪驅動」。

  「一體」(主體與目標):明確泰山村的發展主體和目標為打造新時代中國鄉村現代化樣板,這意味着要全方位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在一個村莊的具體形態。

  「兩翼」(兩個主要發展引擎):一翼是城鄉融合小微新業態孵化基地,強調「孵化」和「新業態」;另一翼是農文旅康新產業的深化與拓展,這是泰山村現有的優勢基礎,需要賦予其新的內涵。

  「四輪驅動」(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一是融入大局:將泰山村的發展更深層次地融入龍湖鎮、新鄭市、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中,藉勢發展;二是創新開放:持續推動理念、機制、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創新,保持開放的姿態,吸收新要素,形成新質生產力;三是運營能力:提升村莊整體和各個項目的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管理能力,這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四是講好故事:加強宣傳推廣,創新傳播方式,提升吸引力和影響力。

  要實現泰山村「二次騰飛」目標,建議跳出泰山看泰山,在規劃上下功夫,在項目策劃上更精心,加強有效宣傳推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