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河南 > 正文

漢魏洛陽城宮城發現魏晉時期水利工程

時間:2022-12-23 09:19:00來源:河南日報

  12月21日,在線上舉行的「中原古代城市水利科技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郭曉濤介紹了漢魏洛陽城魏晉水道的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漢魏洛陽城千秋門區域,發現了3條魏晉時期的大型水道。如此規模巨大、施工細緻的水利設施,在漢魏洛陽城的發掘歷史上尚屬首次發現。

  為深化漢魏洛陽城宮城布局研究,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從2021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漢魏洛陽城內城閶闔門至建春門大道進入宮城的重要節點——宮城千秋門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千秋門遺址系漢魏洛陽城北魏宮城西牆從南至北的第三座門址。

  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漢代、魏晉、北魏時磚砌、石砌水道遺跡。此次發現的魏晉時期的3條水道均為石砌暗渠,呈從西南向東北的並排走向,雖然3條水道的底部高程、規模、砌築形式略有差別,但顯然是統一規劃、統一建造的。

  郭曉濤分析說,從3條水道分佈的範圍和位置,大體可以確定水道的性質屬於從宮城外引水至城內的水利工程。如此大規模布局、細緻精美的水利設施,在漢魏洛陽城發掘歷史上尚屬首次發現,反映了魏晉時期水利工程的成熟技藝,以及當時都城對水資源利用和環境改造的認知水平。在魏晉時期水道之下,還發現了漢代大型磚券水道,水道北高南低,初步推測是從宮城內向外排水的水道。從漢代水道、魏晉水道、北魏水道均在此分佈的情況綜合分析,千秋門區域是漢魏洛陽城宮城歷代延續、不斷重建的水利樞紐。

  酈道元的《水經註》中記載:「渠水又東歷故金市南,直千秋門,古宮門也。又枝流入石逗伏流,註靈芝九龍池。魏太和中,皇都遷洛陽,經構宮極,修理街渠,務窮隱,發石視之,曾無毀壞。又石工細密,非今之所擬,亦奇為精至也,遂因用之。」此次千秋門遺址發掘所獲認識,與文獻記載相吻合。

  郭曉濤說,由此可以基本確認,千秋門遺址發掘所獲魏晉時期水道遺跡,應是從宮城外陽渠引水入城後,通過石竇伏流的形式,向北註入宮城北側西遊園靈芝池和九龍池內,屬於魏晉洛陽城宮城內園林景觀引水工程的一部分。此後,北魏時期對該區域水利設施進行了再次利用。

  郭曉濤認為,此次發現的與陽渠有關的遺跡只是城市水利景觀的一部分,如果將其放到水利漕運的視野內觀察,是華北地區城市水利漕運的有機組成部分,結合宮城倉窖區的發現,此次考古發現對於理解中國北方漕運和「絲綢之路」有重要的藉鑒意義。(河南日報記者 張體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