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連署下架」譚德塞的背後,台灣扮演了何種角色?

時間:2020-04-02 15:52:19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本文作者為:蔣沁志、田弘、李肖肖(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助理)

  近期,關注台灣地區新聞的網友會發現,島內媒體開始瘋狂報道一則關於「全球連署讓世衞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下台」的新聞。如果在搜索引擎上將「譚德塞」三字輸入,則可看到以下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

  1. 激起全球民怨!逾50萬人連署要WHO總幹事譚德塞下台

  2. 全球怒氣值破表!要求譚德塞下台50萬份連署書達標

  3. 世衞譚德塞防疫做法惹怒全球!

  4. 譚德塞臉好腫!發言狂遭疫情現況打臉

  5. 譚德塞引爆全球怒火要求他下台網路連署破50萬人

  6. 「譚德塞下台!」全球52萬人連署:WHO不只防疫慢半拍,還因政治把台灣排除在外

  ...…

  相信不少網友會驚訝譚德塞究竟因何原因引起「全球震怒」。筆者基於多年來對善於搞個「大新聞」的台媒的了解,跟隨直覺開始挖掘這些新聞背後的猛料。令人驚喜的是,在本文截稿前,我們挖到了一些值得和讀者分享的內容。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2020年1月底,一家名為Change.org的英文請願網站發起了要求WHO總幹事譚德塞辭職的連署。很快,來自島內的親綠媒體「新頭殼」 (New Talk)迅速跟進,於2月2日第一時間報道了該新聞,文章指出:「從『請願』到今日,短短3日的時間……已有11萬3865人加入簽署,目標連署人數為15萬人。」緊接着,綠營喉舌《民報》和「三立新聞網」分別於當晚發布了題為《「武漢肺炎」延燒 世衞秘書長稱應感謝中國 逾10萬連署要求下台》和《10萬網連署…世衞總幹事應引咎下台》的報道。

  故事之妙便在於此,當Change.org上有人發起了要求譚德塞辭職的「請願」後,率先報道該起事件的竟是台灣媒體。

  這不由地讓我們開始獵奇這家自稱全球「最大」的請願網站。根據公開的信息,作為營利組織Change.org,Inc.下屬的請願網站,Change.org成立至今飽受外界質疑。批評的聲音主要涉及兩點,一是該網站通過在其他網站投放廣告的方式來擴散請願書(類似某些流氓彈窗廣告);二是該網站存在泄漏和出售用戶個人隱私的行為。更為誇張的是,在2018年一起針對澳洲昆士蘭自行車公司的「反自行車請願」中,外界發現該網站的「請願書」充斥着大量虛假姓名,不少名字由AI創造。顯然,該網站中部分「連署姓名」的真實性還有待考察。

  有鑒於此,我們的目光落在了該則「請願」的發起人身上。

  這位名為Osuka Yip網友來自加拿大。顯然,該網友的姓名是吸引我們關注他的主要原因。和歐美人的姓名不同,「Osuka」給筆者的第一感覺以為是日裔加拿大人,畢竟這個單詞讓人直接聯想到日本的大阪(Osaka),但該網友的Last name則直接給出了答案。對粵式拼音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大陸以外的部分華人地區,中文姓氏裡「葉」的拼法即為「Yip」 (另外還有Yeh、Ip、Yap)。果不其然,多嘴的台灣媒體很快曝光這位發起人是一位名為「葉一森」的加拿大華裔。

  根據這一訊息,我們在社交網站上找到這位網友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也是公開的)。從該網友的相冊中,我們看到了如下圖片:

  「雨傘」的含義不言自明,還有

  這張圖片中的人物便是聲名狼藉的「港獨」藝人何韻詩。葉姓網友所分享的正是2016年「港獨」分子發起的一場抵制化妝品牌蘭蔻的「請願」活動。後者曾因安全因素取消了與何韻詩合作的一場音樂會。

  看來這位網友在發起抵制譚德塞的「請願」前,內心早已有了預設的反華立場。接下來,我們在另一個社交網站又看到了如下內容:

  葉姓網友最近分享了一則視頻,視頻中香港電台一位記者向來自加拿大的WHO助理總幹事布魯斯·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提問。她問道,「WHO是否會再次考慮將台灣納入『會員國』?」艾爾沃德博士自然不想受這些政治因素的干擾,所以很有禮貌的要求記者切換到下一問題。然後,我們就看到這位葉姓網友在帖子下評論,他希望「Bruce Aylward博士不要再回加拿大」,並辱罵其「無恥」。

  行文至此,我們不難發現,這位葉姓網友不僅與台灣有千絲萬縷關係,還與香港扯上邊。

  那麼參與連署的這些網友們又是怎樣的群體呢?馬來西亞的媒體指出,目前參與連署的大部分網民為華人。

  的確,當我們在該網站收集信息時發現,頁面上不斷滾動公布的連署姓名,幾乎都是基於粵式和韋氏拼音的寫法,這種拼法多使用於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其他海外的華人社區。

  情況越發明晰,而下面來自台灣的幾則報道則大概率證實了筆者的判斷:

  3月27日,根據台媒《上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美方官員曾向台灣透露,譚德塞先生認為目前社交媒體對他「不適任」的言論是來自台灣「另有政治目的」的操作。(基於台媒一向不靠譜的風評,在未看到相關人士的證實前,我們無法百分百確定這則報道的真實性,不過該消息在報道當天已佔據台媒各大版面)。

  該消息在島內持續發酵,綠營政治人物也緊抓這一機會怒刷存在感。比如當局副領導人陳建仁開始對WHO的領導架構指指點點,口氣不是一般的大。

  追蹤到此,必須承認,當下雖無法確定台當局在這一「請願」背後所扮演的具體角色。但種種跡象已顯示當局及島內某些媒體同這一網絡連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那麼民進黨當局此番操作意圖又為何呢?

  幾個月來,台當局通過輿論不斷詆毀WHO的公正性。除去前文提到的要求譚德塞辭職外,台媒更是發起了針對WHO——抑或說針對譚德塞個人品行上的攻訐。3月7日,台灣雅虎新聞轉發了《上報》的獨家評論,將譚德塞污衊成一位「聲名狼藉」、「被政治野心吞噬」的機構負責人。一時間,臭名昭著的《自由時報》、台灣《蘋果日報》和《BuzzOrange報橘》等綠媒紛紛下場搖旗吶喊,從多種角度對WHO及譚德塞先生個人進行謾罵和攻擊。這些負面報道主要集中於WHO對「新冠肺炎」的命名,以及WHO對世界疫情爆發的判斷上。

  顯然,台當局的邏輯無非是以污名化的方式來降低這屆WHO在台灣民眾心中的權威性。早在2001年,陳水扁便開始推動台灣以所謂「主權國家」的名義加入該組織。作為以促進人類健康水平為己任的機構,WHO通常被認為是低政治性的。然而,WHO畢竟是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機構,且國際社會早已形成「一個中國」的共識,近二十年來,台當局雖費盡各種心機,卻始終被WHO拒之門外。而一直標榜捍衛「台灣主權」的民進黨深知推動台灣加入該組織的可能性為零,但又不願向民眾坦誠自己的無能。無奈之下,只能通過不斷污名化WHO來推卸責任。

  其次,觀察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的表態,他指責「WHO傾向支持中國,而譚德塞也偏愛中國」,可見台當局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也是配合白宮的演出。事實上,譚德塞是WHO首位通過公開選舉當選的總幹事,在2017年,他獲得了185票中的133票,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已呈失控擴散的狀態,各國民眾面對疫情的摧殘逐漸變得情緒化。一些執政黨為了掩飾自己的抗疫不力,或某些在野黨為了將來的選舉,開始利用「陰謀論」和謠言來轉移責任,操弄民意。此時的民眾由於失去理性,急需發泄,因此很容易輕信這些毫無根據但聽上去又「很有說服力」的說辭。

  可以預見,針對WHO及譚德塞的攻擊不會停止,而假新聞的氾濫也會導致更多不明真相的民眾參與到連署中。但對於追求真相的民眾而言,我們應該了解到WHO以及譚德塞在此次全球抗疫合作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也應看到中國正努力提升對國際社會的援助力度。

  如前所述,若關於台灣發動網軍對譚德塞進行人身攻擊的報道屬實,那麼此次全球抗疫的過程中,民進黨當局所扮演的僅僅是一個為了政治目的而挑撥國際防疫合作的角色。

  (標題為編者所擬,原題為《「聯署」請願譚德塞辭職,民進黨心懷叵測」》)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