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獨」幹將為何加緊刷存在感

時間:2018-04-14 03:15:53來源:大公網

  圖:95歲風燭殘年的李登輝(中)日前成立的「喜樂島聯盟」高叫明年4月「獨立公投」/資料圖片

  最近台灣島內有幾件事,很能顯示「台獨」勢力正在加緊刷存在感。比如「台獨工作者」賴清德認為現在還有台灣省「很不正常」,所以下令當局行政機構「零預算廢省」;比如日前成立的「喜樂島聯盟」高叫明年4月「獨立公投」,「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再比如「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跑到美國公布民調,宣稱七成以上台灣青年願為「台獨」而戰……

  種種聲嘶力竭,調門之高、情緒之亢奮、行動之迫不及待,恍如「台灣建國」萬事俱備,只欠「臨門一腳」。然而,當人們拂去種種迷霧和幻影,剝去鼓噪者的種種偽裝與矯飾,則不難洞見其暗藏於痴人說夢之下的焦慮和掙扎。

  一憂兩岸時勢之變

  大陸40年改革開放成果舉世矚目,政治感召力、經濟吸引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兩岸實力對比發生明顯改變,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愈加穩固。近年來,大陸一方面堅定反「獨」促統,一方面積極踐行「兩岸一家親」,展現強烈的政策自信、飽含真誠的同胞情誼。相形之下,民進黨當局既無經濟上遠離大陸的本錢,更無在一中原則上「硬碰硬」的實力。鐵桿「台獨」們意識到,這是「嚴酷」的政治現實,且毫無「逆轉」之可能。

  二憂「台獨」後繼乏人

  肇始於李登輝主政時期的「去中國化」教育,一度扭曲了台灣年輕一代的國家民族認同。被視為「天然獨」的青年世代,原本是「台獨」勢力最寄予希望的支持群體。怎奈形勢比人強,大陸對台政策和惠台舉措釋放出強大吸引力。當大陸宣布向台胞開放百餘項職業考試,當不少科技公司「以人民幣換台幣」(意為薪資5倍)招攬台籍人才,當島內高中生報考大陸高校人數顯著增加,再回看島內「22K月薪魔咒」和物價上漲的恐慌,便不難理解為何六成台灣年輕人表示願到大陸發展。年輕群體在兩岸關係上觀念的轉變,將從根本上動搖「台獨」的思想和社會基礎。

  三憂當政者錯失時機

  台當局領導人就任以來,將兩岸論述圈定在「維持現狀」,再怎麼機關算盡也不敢明火執仗亮出「台獨」旗號,深知「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結果,已是風燭殘年的李登輝、彭明敏們坐不住、等不了了,他們必須「挺身而出」,聚集綠營支持者,裹挾民進黨邁出「台獨」實質步伐,以免錯過「台獨最佳時機」。

  諷刺的是,李登輝高喊「中國威脅」時可能忘了,是誰讓台灣變成今天的樣子?他主政台灣時期,以「戒急用忍」圍堵台商,致使台灣企業錯失與大陸企業攜手布局全球的機遇,以致台灣在世界經濟整體格局中日益邊緣化。對於其「台獨」理念及短視政策給台灣人民帶來的傷害,李登輝何曾反省過?

  值得警惕的還有,賴清德作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首要職責本是使台灣經濟走出低迷,振衰起弊,改善民生福祉。但他拚經濟乏善可陳,卻頻頻以政治口水挑戰一個中國原則,觸碰大陸底線,明知口出狂言會對已陷入僵局的兩岸關係火上澆油,卻仍不收斂,居心何在?意欲何為?

  更為歹毒的是,無論是外部環境、島內民意,還是在實際操作層面,「台灣獨立」都既不可行,也沒有出路,「台獨」幹將們對此心知肚明,卻公然以假民調蠱惑別人家孩子上戰場,欲藉台灣青年的血肉之軀成就自己的「台獨」夢想。由此也更見其自知民心遠去、迷夢行將破滅的惶恐與頑抗。 (新華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