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用批判性思維看「元認知」

時間:2018-03-16 03:15:58來源:大公網

  有事夜歸家,循例截的士。這個晚上的的士司機有趣,我一坐上車,他就開罵,罵現在的年輕人讀書不行,中英文皆差。然後先說了幾句英文,接着開始背誦唐詩。從「秦時明月漢時關」,一直背到「劉項原來不讀書」,一首接一首,琅琅上口,嫻熟異常。我倒也真的佩服他,好幾個容易讀錯音的字詞,他都沒有讀錯,老一輩人上學讀書,基本功總是相當扎實的。

  到了下車的工夫,他還在一邊找零錢,一邊背張繼的「楓橋夜泊」!頑心驟起,忽然問他:「司機大哥,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寒山寺怎麼半夜三更敲鐘?寺廟作息不是暮鼓晨鐘嗎?半夜敲鐘,豈不是擾人清夢?這詩不合理呀。」

  司機大哥一下子怔住了,張口結舌:「這個,我也不清楚,反正幾十年都這樣背的……對呀,似乎不合情理……」

  「另外。」我不依不饒地追問:「剛才您還提到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是啊。」他帶着好奇地應到。

  「既然第四句提到是大雪季節,尤其在北方塞下,大雁這種候鳥早就飛到南方避暑去了,怎會有第一句的『月黑雁飛高』?」我接住講。

  「啊,對啊,怎麼回事這是?」司機大哥徹底驚訝住了。

  時間關係,又付了車資準備下車,我沒有再詳細解釋,帶給司機大哥兩個問題,卻沒有與他分享答案,把人家多年習以為常、不證自明的東西給打破了,最後只剩疑惑,這玩笑開得有點損。同理,想起另一個故事,民國大書法家于右任,生就一把長鬍子,人稱「美髯公」。據說有天一個小孩子問他:「您晚上睡覺時,鬍子是放被子裏面,還是放被子外面?」于右任一下怔住了,從來沒有想過這的,反正倒頭便睡。當天晚上,于右任睡覺,一把鬍子是放被子內不是,放被子外也不是,渾身不得自在!

  教育學有一概念,叫「元認知meta cognition」,大意指學習不僅是學習,更要自覺知道自己在學什麼、為何學。彷彿只要有了元認知,學習便能更有效率。有一段日子,香港乃至西方的教育改革,似乎非常推崇這個理念。但是,從上述例子看未必盡然,有時反而徒添煩惱。尤其是在初學階段,未必需要急着事事追問到底,只管先依樣畫葫蘆,跟着導師或老師學上手再說。

  記得以前一位教會計科的資深老師曾經對我說:「不要追問會計為什麼要分成debit和credit,同學先學好哪些帳項應該放入debit,哪些放入credit,不要張冠李戴。掌握了這些基礎硬知識,應用多了,慢慢就會明白箇中原理。如果整天花時間追問為什麼這個不放在(複式記帳的)左邊,為什麼那個不放在右邊,反而掌握不好基礎知識。」

  忽然想起日本禪門曹洞宗一句修行金句:「只管打坐!」對的,不要打爛沙盤問到底,只管學上手再說!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鄧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