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冢虎卧龍亦對手亦知音\大公報記者 劉毅

時間:2018-02-11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空城計」一段,司馬懿(左)與諸葛亮神交,審視內心\網絡圖片

  一直以來,諸葛亮在觀眾腦海中形象,是魯迅那句「諸葛亮智而近妖」。《虎嘯龍吟》使他走下神壇,回歸普通人,比如擺「空城計」時的汗流浹背,與士兵言「外人都傳我精通奇門遁甲,其實我只是察地形、知天文、曉人心」,以及等待司馬懿入上方谷時,不止一次緊張得撫弄羽扇,「王洛勇老師詮釋得很傳神,既演出對於蜀國前途命運的擔憂,又有面對劉禪時作為父親的一面。」張永新表示。

  從《軍師聯盟》開始,司馬懿就在家中繪諸葛亮畫像,二人雖為勁敵,卻惺惺相惜,互為知音。「根據正史記載,二人互相欣賞,且有書信往來,司馬懿更稱讚諸葛亮是天下奇才。」故而,「冢虎」司馬懿與「卧龍」諸葛亮,在《虎嘯龍吟》中成為「粉絲」和「偶像」的關係。

  司馬懿和諸葛亮第一次對決,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手搖羽扇,遂向僕人侯吉(來喜飾)要扇子,亦代表司馬懿對諸葛亮風骨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不僅如此,司馬懿更在渭水河畔吟誦出諸葛亮整篇《出師表》,二人亦對手、亦知音的形象,躍然屏幕之上。

  劇中,司馬懿一直在思索「依依東望」的答案,「依依東望」正出自諸葛亮寫給孟達的書信,「這四個字構成了之後司馬懿和諸葛亮在『空城計』中的交集。」對於這個《三國演義》的戲說故事,張永新用一種思想對話的方式進行呈現,令二人神交,其實也是司馬懿對整場「空城計」的主觀想像,過程中,司馬懿有想過進空城,殺諸葛,一戰成名,但出於對「自古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顧慮而放棄。

  「我們在司馬懿擔心被曹睿過河拆橋,為家人帶來禍端的基礎上,又進行深化,其實司馬懿更是借這場隔空對話,叩問自己,畢其一生,如果望的不是抱負、榮耀,又會是什麼?」張永新說。「五丈原之戰」前,司馬懿在夢中再次「對話」諸葛亮,前者道,為何要為了一個承諾,恢復一個已經灰飛煙滅的朝代。」後者答:「我不僅要恢復漢朝名號,而是恢復人們心中的政通人和,太平盛世。」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對一統有共同期待。

  諸葛亮其實是司馬懿的「超我」,既是他崇敬之人,亦是他渴望成為之人,但司馬懿在魏國處境始終不同於諸葛亮,雖一生輔佐曹操(于和偉飾)、曹丕(李晨飾)、曹睿、曹芳四位君王,卻屢陷險境,曹操想殺他,曹丕將他貶黜,曹睿猜忌他,幼帝曹芳也盼他早死。如此局面,令司馬懿之後發動「高平陵之變」成為了某種必然。

  司馬懿雖敬重諸葛亮,卻也緊抓對方弱點不放,先是斷其糧草,後又在蜀國散播諸葛亮謠言,最後又堅守不出,耗死諸葛亮,卻在諸葛亮逝去後來到蜀國營帳,以水送諸葛,言道:「為敵六載,視你為知音,水是你一生寫照。」劇外,諸葛亮也是張永新心中的豐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為後世文人樹立偉大人格,代表千百年中國文人精神巔峰,永遠矗立在歷史雲端。拍攝時,我們讓諸葛亮坐着死,也是對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禮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