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旅遊觀光與考察學習的區別

時間:2018-01-05 03:15:55來源:大公網

  圖:老師向學生講解水果的一些特徵

  自教改以來,到課室之外,甚至校園之外進行交流考察活動,在基礎教育階段變得愈來愈普遍。對於同學來說,能間中離開課室外出活動,這當然是好事,可以紓緩一下日日如是的坐在課室櫈子上聽課所帶來的壓力。不過,有趣的活動不等於有教學價值的活動。有時候我們在推行這些考察活動時,真的會有意無意中忘記了教育的元素,只着重考察活動的趣味性,最後變成為考察而考察,很可能會浪費了同學老師的學與教時間。

  考察活動須寓教學於興趣

  最近,筆者參加女兒就讀的約克幼稚園組織的考察活動,真的大開眼界,幼稚園精心設計的考察路線和教學活動,真正做到寓教學於興趣,連我這個中學教育界的校長,也覺得學到不少啟示,真的要向學前教育的同工致敬和學習!這次考察活動,地點是西貢一個生態果園和上窰客家屋。學習目標就非常清楚了─既要從果園生態種植的層面認識環保,這是屬於較為科學的一面,又要認識客家居所和生活方式,這是屬於傳統文化方面的。兩個教學目標,傳統與當代,文科與理科,兩項兼備。

  先是參觀生態果園,考察的活動不是在果園裏面悠盪,而是把過程設計為一條路線,路線的過程就是果園本身,路線的盡頭則是客家屋,一氣呵成。然後在果園路線上,設計幾個不同的參觀點,每個點有一種水果,有一位老師負責講解,去一個點,就由該點的老師負責講解教學,教學內容和方式為:

  先提問:直接問孩子們眼前果樹或者擺放在面前的水果是什麼,用英文問和答,這就同時融合了英語教學在其中。

  再講解:老師再簡單講解該水果的一些特徵,比如外形、味道等。

  後唱歌:老師在教孩子們唱一首與該水果有關的短歌曲,等於聽歌學英語和植物知識,在歌曲之下,孩子們既覺得有趣,更記得牢固!

  這才是校本趣味教學法的精心設計!

  然後參觀客家屋,但先參觀一個燒製瓷磚的窰,當然是廢棄古蹟。請注意,孩子們都是幼稚園程度的,本身不可能明白什麼叫做窰和燒製。好了,老師怎麼教呢?在窰坑旁邊,孩子們列隊聽老師講解,老師先拿出兩塊瓷磚,一塊是燒製的,另一塊不是燒製的,然後叫每一個孩子試試用小手去觸摸,再問孩子們兩塊磚的感覺有什麼不同(提問技巧!)。孩子們親身觸摸過了,能夠分辨燒製與非燒製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比較光滑,後者則比較凹凸不平。好了,然後進一步引入教學內容:燒製過的,以前客家人就是從這個眼前的窰坑燒的!整個教學知識點就依照孩子們的接觸、聽講和認知次序順理成章地引入!孩子們的學習印象自然就非常牢固。接下來又追問一個問題:那麼這是用什麼材料燒成的呢?又是一個即合乎邏輯、又引起興趣的提問技巧!

  自由參觀不等於不管

  最後是參觀客家屋,這裏就容許孩子們自由參觀了,畢竟不能從頭到尾都是被動聽講、被動排隊跟着,有緊有鬆,這個設計符合孩子學習心理規律。但是,自由參觀不等於不管了,參觀之前,老師還是提出幾個問題,讓孩子們在參觀過程中自己找答案,比如,問孩子們,在客家廚房裏面,有一用具叫做「氣死螞蟻」,到底這是什麼呢?為什麼有這麼一個怪名字呢?孩子們的好奇心馬上被調動起來,自由參觀一樣賦予豐富的教學意義!要知道,這次考察是幼稚園整整一個年級的孩子連同家長,要幾架旅遊大巴來運載。每一個學習點和參觀點,每次只能容納一班同學,也就是大約半架旅遊巴,那麼每一班同學的參觀次序、時間控制等後勤行政安排,雖然不是教學設計,但卻直接影響教學設計的效果和效率!但學校還是安排得井井有條!筆者絕無誇張,真的擊節稱賞!

  簡單總結,考察式學習要達到真正的學習效果,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學目標一定要清晰界定,考察本身不是目的。第二,考察是作為達成既定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考察過程中的具體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和步驟的先後劃分,都必須既能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同時又符合學生學習心理,應該寓教學於興趣,以激發好奇心來誘導學生學習。第三,如果考察的同學人數眾多時,必須特別注意行政後勤安排,從而保障教學順暢和效率。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鄧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