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面世十五周年了,又見到不少評論文章,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成為研究材料,當然其中部分應是創作人沒有考慮到的。作為《無間道》製作人也想湊湊熱鬧,懷念這部多年前的作品。
二○○二年是香港電影非常低迷的時候,大部分電影公司都以節流為原則,因為台灣和東南亞市場已萎縮得似有還無,內地電影市場還未開放,香港盜版嚴重,不少工作人員轉業。《無間道》意念原創人麥兆輝與編劇莊文強寫好了故事,由劉偉強、麥兆輝導演,曾經向幾家公司推介都被拒絕。後來有一電影公司應承投資,最後又改變決定。影片最終由寰亞綜藝集團投資,當時筆者為公司合夥人兼製作主管,由創作、製作到宣傳發行都參與了討論和決策。
《無間道》的原稿是沒有萬佛寺誓師入警隊一場。我認為不夠理想,因為若只派一個卧底到警隊未必有作用,派一批年輕人(黑社會)進去才較合理(戲劇上)。於是編劇加了萬佛寺一場作為電影的開場(Opening),到尾段林家棟的角色成為另一卧底,是編劇的神來之筆。
當年劉、麥、莊三位在合作《無間道》之前分別幾部電影成績平平,於是非常珍惜這次機會,願意接受好的建議。莊文強改了六稿劇本,最後完成的電影版本剪接了九次。莊文強把六個不同版本的原稿借給劉天賜作為大學教材,賜官笑說是因為我意見多所致。其實編劇不是完全接受我的意見。其中一個是我認為梁朝偉和劉德華的對話可以參考周恩來總理和赫魯曉夫的對話。編劇未能心領神會,可能這是代溝的問題。
「無間道」已取代「卧底」成為日常用語,所以有不少這片名的傳說。其實原名是麥兆輝主張的「無間行者」,後來高人「白龍王」合指一算應要三字片名,從多個名中挑選了我提議的「無間道」作片名。而英文片名則是play with words(玩字),把警隊的「內部調查科」(Internal Affair)變為Infernal Affair(地獄的事),跟中文片名「無間道」互相輝映,作者是徐寬。至於多張的海報中,最出色的是只有劉、梁二人半身形象及曾志偉、黃秋生等人幻影的一張,疑幻似真,像人海也像地獄。創作者是劉偉強的弟弟也叫Andrew Lau。《無間道》就是這樣群策群力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