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恩佩(左)是正翔的初戀
算起來應該是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開始,「懷舊」和「青春」的結合一直是這些年來台灣電影人喜愛的主題,不時在銀幕上重塑上世紀末的青春校園,這些電影或多或少都在歌頌青春的「熱血」,為主人翁當下的人生提供打氣加油的「雞血」。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宋芸樺主演的新片《帶我去月球》呈現了一個不太一樣的青春校園。/行 光
《帶我去月球》的片名來自已故歌手張雨生的同名歌曲,而戲中的六個高中死黨也因為喜歡張雨生而結成「月球幫」樂團。電影一開始已是眾人畢業後十幾年,樂團中最搶眼的主音恩佩已經實現了夢想,被小室哲哉選中去日本發展,更推出過自己的唱片。只是,當默默愛着她的結他手正翔出差到東京,打算給她一個驚喜突然拜訪時,卻發現了不堪的真相——她星夢已碎,過着靠打雜和陪酒為生的生活。正翔依然像以往一樣鼓勵着恩佩,只是過不了多久,她就早早離開這個世界。
重返一九九七年
心痛不已的正翔,從路邊的老婦手中買下了三朵白蘭花,這些花竟然有神秘力量把他帶回一九九七年。回到過去的正翔,重遇高中時代的恩佩及其他「月球幫」隊員,他有三天時間去逆轉恩佩的命運,方法就是阻止她去參加唱片公司的徵選活動。
拜電腦動畫技術所賜,現在的電影要重現已經消失的建築和街區,只是運算時間的問題。《帶我去月球》在這點上已是駕輕就熟,重現二十年前的台北西門町沒有多少讓人驚奇的地方,反而是找回當年經典的電子遊戲,才是重塑二十年前氣氛的關鍵。因為只有三天的時間限制,這部電影雖說是有校園和青春的背景,但其實並沒有太多着墨,只是概念化地處理。像是做傻事、反叛校規、打群架、組樂團之類,其實都是一閃而過,對於月球幫各人的性格背景,除了男女主角外,也沒有多少機會刻畫。反而把重點放在了回到過去的正翔,如何重新面對人生的理想、親情和友情,重拾失去機會的初戀,以至報答親恩。
整部《帶我去月球》都被流行音樂包圍着,女主角去日本發展演藝事業,六個好朋友固然是張雨生的歌迷,戲中所有歌曲都來自他的手筆,而男女主角的感情高潮戲,也是在張雨生的演唱會上發生。只是,和林真心(宋芸樺在《我的少女時代》扮演的角色)迷戀的劉德華不同,張雨生當年是被香港「四大天王」壓住,叫好不叫座的創作歌手。回到過去的正翔希望警告他即將到來的車禍,但徒勞無功。正翔為了讓同學們相信他來自未來,做過不少預言。只不過,他好像忘了提醒恩佩,當時看似如日中天的音樂製作人小室哲哉,人氣即將逆轉,甚至整個日本的流行音樂產業,也快要拱手讓出亞洲娛樂產業的領先地位,去日本發展實在不是一個太好的選項,不論你有沒有、或有多少才華。
尋回最初夢想
至於支撐起整個故事的回到未來/穿越的主題,不管你是用時光機,還是什麼天馬行空的方法穿梭時空(這裏是用一個玄幻的穿越方法),總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未來可否改變?回到過去的主人翁是否創造了一個平行時空?諸如此類的科幻主題,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正面觸碰,到底恩佩的命運是否不再悲慘?沒有明確的答案。反而,這部電影在逼觀眾面對一個問題,你要怎樣面對自己的夢想原來無法實現,多年的努力最後徒勞無功呢?電影在這裏擺出了一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明知未來未必一片光明,自己可能不像想像中那麼有才能,但依然要去嘗試。一方面,有這一層認知,不被無根的「正向思考」籠罩,沒有「我最棒、我一定成功」之類的想法控制,面對失敗會有更強的抗逆能力。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去負責的意思。至於,正翔回到過去重新發現少年時的夢想,進而做出抉擇,又是另一個「浪漫」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