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諺言所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在濫用抗生素的現象中,醫生的行為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而病人的行為和處事方式也是很重要的。Sarafino(胡佩誠譯)的《健康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探討了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及此關係對治病方法的影響。
每一位醫生傾向於用固定的模式對待病人。大部分模式歸類為以醫生為中心,在這種模式中,醫生提問的問題僅需要簡單的回答,並且主要集中在病人敘述的第一個問題。這些醫生傾向於忽視病人提出的其他問題。
在一項調查中,醫生們反映病人有時的所作所為會給醫生帶來很大的麻煩,這些行為包括:指摘醫生或向醫生發脾氣;忽視或不聽醫生的話;堅持要做醫生認為沒有必要的藥物(抗生素)治療;及反覆要求醫生證明某些不真實的事情。如果這些問題會削弱病人和醫生之間的關係,那麼醫療質量就有可能受到影響。
與醫生關係不好的病人更容易被誤診,病人可能不表露任何疾病或治療帶來的痛苦。有時病人描述症狀也不夠清楚或誤導醫生,令醫生濫用了抗生素。要改善濫用抗生素的有效方法,是改進病人和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培訓,醫生的會談技巧可以得到提高,如什麼時候總結信息、如何總結信息、如何問問題、如何檢查病人是否理解等。
近年,西方的心理學界可謂人才輩出,他們將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並又將這些應用成果歸納出不同的理論和概念。而健康心理學正是一門新開發的學問,不但探討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同時亦提出了不少改善健康的方法。總而言之,它重視理論和實踐的。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