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課程及評估指引解讀2017試題(卷1題2)

時間:2017-12-05 03:15:50來源:大公網

  (a)利用資料B,說明資料A所顯示的現象。 (4分)

  (b)就資料C,解釋減貧可能對中國的環境造成的一個影響。

(4分)

  (c)「搬遷農村貧困人口能使中國顯著地減貧。」利用所提供的資料,提出並解釋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7分)

  資料來源:《考評局 通識教育科2017卷1題2》

  單元三 主題 1:中國的改革開放

  探討問題

  改革開放政策對國家的整體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中國作為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和文物保育在何等程度上是可行的?當中有什麼挑戰和機遇?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說明

  ─改革開放的一些重點,例如農村改革、鄉鎮企業的發展、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城市化、城市改革、民工問題、國企改革、民營企業的角色、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生活水平和模式的指標和相關的轉變和回應

  →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標,可包括經濟、教育、健康等方面

  →不同的生活水平和模式,例如鄉鎮和城市在發展上的差異、地域之間如內陸與沿海和南北東西等在發展上的差異、不同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之間的差異

  →中央人民政府的回應,例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有關社會保障、醫療、教育、戶口等政策的轉變;區域發展規劃

  →不同背景的個人的回應,以及不同群體和組織的回應,例如城鄉移民、民工潮、對孩子的培育、消費行為的轉變

  ─邁向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如

  →國家發展的方向和定位

  →政府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

  →政府的干預與市場機制

  →科學與科技的貢獻與限制

  →團體和公眾的範式轉移和參與

  ─改革開放和環境與文物保育的關係

  →改革開放對環境與文物保育帶來的挑戰,例如經濟發展考慮相對於其他考慮、個別利益考慮相對於整體利益考慮、對應的政府政策和法規及其實施情況、公民素質

  →改革開放對環境與文物保育帶來的機遇,例如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等機構推行環境和文物保育的原因(例如生態環境的考慮、文化承傳的考慮、經濟考慮、政治考慮、社會發展的考慮)、資源上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教育和宣傳的影響

  ─政府管治的不同面向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例如資源分配的優次決定、政府職能和辦事效率、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內部的監管、資訊管理和透明度、回應市民和社會團體、組織的需要、政府的認受性、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中央人民政府與地方人民政府的關係

  ─中央人民政府回應改革開放的例子

  →面對不同對象的社會政策,例如社會保障、醫療、教育

  →法制建設

  →民主政治建設

  →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立法和政策

資料來源:摘錄自《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試題解讀

  鄭偉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