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雪中罪》改編自北歐犯罪小說
早前談過推理/查案片《風河谷謀殺案》(Wind River)時,便提過同類片種的《雪中罪》(The Snowman),既有雪國的相同背景,又混雜了一些社會課題。不過似乎珠玉在前,《雪中罪》在香港的聲勢不如前者,即使本片有萬人迷米高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的參演,導演湯瑪士艾佛遜(Tomas Alfredson)的前作《諜網謎蹤》(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及《血色童話》(Let the Right One in)都有點名氣。\劉偉霖
《雪中罪》改編自北歐知名推理小說作家Jo Nesbo的同名小說,是《Harry Hole》系列的其中一集,Harry就是偵探主角,在本片由米高法斯賓達飾演。Harry是挪威奧斯陸警探,他的妻子Rakel,由夏綠蒂金斯堡(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兩人分居,有一個十來歲的兒子Oleg。Oleg和媽媽同住,而Rakel正和醫生男友同居。Harry是精英警探,最拿手調查懸案,但其實他只是用工作麻醉自己,否則他一個人睡不着就會想飲酒。
奧斯陸踏入初冬,「曠工」一陣子的Harry一覺醒來,收到一封神秘信件,似是一個變態罪犯向他宣戰。Harry回警署上班,被委派去查一宗失蹤案,現職教師的單親媽媽回家後神秘失蹤,前夫有不在場證據,而屋外有一個雪人。Harry的新助手Katrine,由莉碧嘉費格遜(Rebecca Ferguson)飾演,來自挪威另一城市貝爾根(Bergen)。Katrine同時在查一宗十年前貝爾根的懸案,受害者是一名有夫之婦,失蹤後被發現碎屍。類似的人妻或失婚婦人失蹤案,不止一次,她們都有去過一間婦科診所求診,但Katrine最懷疑的是富商Arve,他在貝爾根發跡,和十年前那宗案的死者有關係,而Arve現正代表挪威申辦下一屆冬奧。
環境陌生 演員熟識
有些香港影評人對本片的評價欠佳,筆者正是抱着這個期望入場,想看看本片是否那麼差,還有沒有一些東西被人忽略。首先這種北歐推理電影或劇集,在英國也頗為流行,英國電視台除了轉播字幕版外,也會用英國演員以英語翻拍,例如《Wallander》系列,原產地是瑞典,但BBC的翻拍版由一代莎劇名演員堅尼夫班納(Kenneth Branagh)飾演劇中的神探。可能堅尼夫班納演過翻尋味,即將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他不單做導演,也飾演神探Poirot。
話題扯開了,《雪中罪》稍為特別或奇怪的地方,在於本片沒有把故事移離挪威,起用了挪威導演去拍(即使他已轉型做英語片導演),但角色都是以英語影星為主,米高法斯賓達及夏綠蒂金斯堡以外,飾演富商Arve的J. K. Simmons,是美劇常客。
這種局部「英語化」的策略,令筆者有種弔詭的感覺,這些看慣了的明星令人有親切感,但同時和故事的環境有點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或者這種北歐推理電影或劇集其中一個吸引之處,正是環境及人物不是我們看慣的,所以才會相信這種奇異或暴戾的劇情,會發生在這種陌生的環境中,以及陌生的演員身上。
枝節繁多 作用成疑
好些本地影評對本片不滿之處,在於影片的枝節太多,最後的解謎根本和它們關係不大。看完本片,筆者對這種說法感到無奈,因為北歐推理小說就是要帶讀者遊花園,一單兇案令警探查完又查,好似要查出什麼官商勾結、驚世大陰謀之後,再向你揭曉兇手就在不遠處。丹麥推理劇《The Killing》第一季用了二十集,只是查一宗少女被殺案,但過程錯綜複雜。
筆者沒有看過《雪中罪》原著,說不準會不會是編導的問題,但筆者的猜測是,Jo Nesbo這種多產的暢銷小說家,寫出的小說多數都是page-turner,令讀者看完一頁又一頁,不知不覺便看完一本。不過這種引人入勝,不一定由於情節複雜或奇特,可能只是作者的說故事能力高超。所以和《風河谷謀殺案》相比,《雪中罪》明顯沒有深刻的情節,又缺乏牽動觀眾情緒的高潮鋪排。《風河谷謀殺案》的查案過程並不曲折,但去到每一個段落都有一些和兇案有關的環境設定,凝住觀眾的注意力。
《雪中罪》則是靠演員主導,米高法斯賓達的頹廢形象或會令人想起他的《色辱》(Shame),片中他飾演用性來麻醉自己傷痛的型男,多多少少,他只是將那部片的「性」,變成本片的「查案」吧。而本片最令筆者費解的情節,就是不明白連環殺手向Harry宣戰有什麼好處呢?他到底想繼續殺下去,還是很想被人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