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匯改兩周年 人幣大逆轉/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姜 超

時間:2017-08-25 03:16:11來源:大公網

  兩年前的八月份,央行啟動新一輪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短時間內暴跌3%。而時隔兩年後的八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又出現了大幅升值,可謂驚天大逆轉。在這兩年間人民幣到底經歷了什麼?背後的驅動因素有哪些?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動力來自哪裏?未來匯率又會怎麼走?正值「811匯改」兩周年之際,我們不妨再來回顧下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

  人民幣經歷了什麼?2015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貶值了近6.9%。具體來說,貶值可以劃分為四波:第一波開始於2015年「811」匯改政策宣布之時,貶值壓力短時間內集中釋放,市場恐慌心理嚴重;第二波是在2015年10月下旬,美聯儲首次加息的概率上升,疊加國內央行再度啟動了降準降息的寬鬆貨幣政策;第三波是2016年5至7月份,英國脫歐風險不斷發酵,美元指數再度走高;第四波是2016年10月份至年底,主要受到美國經濟好轉、特朗普上台提振市場預期、美聯儲加息的共同影響。

  回顧歷史,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一年內,主要發達和新興貨幣都對美元大幅貶值,而在此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卻巋然不動,所以人民幣近兩年其實就是在釋放前期積累的貶值壓力。從近兩年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指數的走勢來看,儘管人民幣不用再緊緊盯住美元,但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受到美元的影響依然非常大。

  近期又緣何飆升?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9以上的水平不斷升值到當前的不足6.7,尤其是近期的升值更加明顯。政經形勢扭轉,歐強美弱。經濟方面,今年以來美國復甦放緩,而歐元區經濟回升更為穩固;政治方面,特朗普新政推行遠低於預期,荷蘭、法國等大選政治風險排除,又引發市場對於歐央行退出寬鬆的猜想。因而美元指數半年內從103迅速回落到93左右,大多數其他主要貨幣對美元也都有明顯漲幅,而人民幣漲幅遠低於同期除港幣外的其他貨幣,人民幣的近期飆升也存在補漲因素的驅動。

  金融去槓桿 利率難下降

  從內地看,上半年經濟短期穩定,金融去槓桿又導致利率抬升,從基本面上支持了匯率的止跌回升。同時伴隨着金融去槓桿的推進,金融市場利率抬升,中美長期國債利差也在走擴,助於匯率貶值壓力緩解。監管收緊,資金流出壓力減輕。央行、外管局、商務部等部門接連強調防範對外投資風險,並加強了境外投資真實性的審核,年初至今中國非金融類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同比大幅縮減了50%。同時,央行在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防止對於匯率單邊預期的發散。

  未來匯率如何走?從外部來看,當前美國經濟依然穩定,而且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速已經從1.2%回升到了2.6%。七月份美聯儲議息會議聲明指出,年內將很快啟動縮表,縮表對長期收益率的提升作用會更直接。這些都意味着美元指數在上半年「消化」了經濟增長放緩、特朗普預期差調整的負面衝擊後,下半年的下行空間將會有限。

  從內地來看,三四線房地產銷售儘管對上半年經濟有支撐,但從全球人口流動趨勢、城鎮化的發展規律出發,這種短期的繁榮是不可持續的。七月份內地經濟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6.4%,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回落至8.3%,地產銷量同比增速大降至2%,社會消費零售增速降至10.4%。從融資的角度看,社會加政府融資增速年初以來也在大幅放緩。所以長期來說,內地經濟仍然存在下行壓力,人民幣匯率仍會有貶值壓力,匯率的真正企穩還是要依靠內地經濟基本面的切實改善、資產泡沫的消化和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短期來說,金融去槓桿政策主導下,國內利率難以下降,對匯率會有一定支撐,短期匯率有望保持穩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