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個人跑到別人家裏偷青銅鐘,但卻背不動,於是想把鐘敲碎再搬走,剛一敲,鐘就發出巨響。小偷找來布團把耳朵塞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到了,遂繼續敲鐘,結果聽到鐘聲的人們把小偷捉住了。只要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嘲笑小偷的行徑太荒謬了。但在現代社會中「掩耳盜鈴」的人卻也不少見。民進黨認為「習特會」沒有正面觸及台灣問題,如釋重負、心中竊喜,覺得沒有被美國出賣。這顯然是自欺欺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其實,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後介紹中美元首會晤情況時表示,中方重申了在台灣、涉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希望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一個中國政策基礎上予以妥善處理,防止中美關係受到干擾。而且在「習特會」之前,華府已一再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顯見習近平已經「搞定」特朗普了,在「莊園會」的正式會晤中當然也就不必大費周章地突出台海問題了。換言之,如果中方沒有與美國新一屆政府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達成共識,又怎會有「習特會」呢?
自去年12月發生「特蔡通話」後,外界高度關注特朗普政府上任後是否會遵循歷屆美國政府的「一中政策」。而從這幾個月中美關係發展來看,特朗普儘管行事風格「像風像雨又像霧」,讓人捉摸不透,但1月20日上任後,在處理中美關係問題上沒有出人意表的舉動,尤其在中國農曆春節期間,他與習近平通電話時表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上月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問北京時表示,美方願同中方按照習近平和特朗普達成的共識,「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本着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努力探索拓展更多領域合作,從長遠角度拓展更加富有成果的中美關係。由此可見,特朗普政府已回到傳統的美國對華戰略軌道上來,這意味着中國成功地引導和塑造中美關係向合作方向發展。
至於特朗普上任前打破慣例,與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質疑「一中政策」的種種「出軌」行為,不過是試探中國大陸的底線,當中方展現強硬立場,清晰表明一個中國原則絕無妥協空間後,特朗普也知所進退。台灣在特朗普眼中始終就是一枚棋子,不會因為「習特會」沒有提及台灣問題,台灣就會從美國的棋子升級為美國的盟友。
島內主流媒體指出,「美國回到傳統的『一個中國』政策,令北京滿意,對台灣未必不利。」言之下意,即當中國大陸確認美國政府不會支持「台獨」後,或許會減緩對台當局的施壓,給民進黨改善兩岸關係的空間。這更是提醒蔡英文政府不要因「習特會」沒正面提及台灣問題而誤判形勢,以為華府支持台灣方面不承認「九二共識」。
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其實與兩岸關係息息相關,兩岸關係處理不好,台灣經濟只會一再被邊緣化。民進黨當局若是以民生福祉為重,還應拿出切實可行的兩岸政策,否則只會重蹈當年陳水扁政府被下台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