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明朝的衛所制

時間:2017-03-24 03:16:01來源:大公網

  明朝的衛所制是當時最重要的軍隊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借鑒了隋唐時期的府兵制,把屯田分配給軍戶耕種,讓他們自給自足,「有事則戰,無事則耕」。這個制度在明初建立之後一度運作良好,但後來卻因腐敗問題,反而在明代中期使得國家日漸衰敗。若要同學在考試中分析其原因,你會怎麼回答呢?

  同學或許知道明太祖曾經高度讚揚衛所制:「吾養兵千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確實,衛所制的一大特徵在於節省了大筆軍事開支。所以同學不妨先從這一個角度來分析。

  同學要根據衛所制的含義來回答,首先需指出衛所制利用守屯結合的形式,分配土地給軍士,平時屯田自養,遇有戰事則出征。軍戶在屯田中所得的糧食,除供應本戶開支之外,其餘有部分上繳中央,用來購買軍備或支付軍餉。這麼一來,荒田可被再利用,農業蓬勃發展,而政府養兵也不需要增加百姓的賦稅,可謂一舉多得。

  在衛所制仍然能發揮正面作用的時候,同學還可以從軍隊素質這一角度分析。其中的要點之一,就是衛所制把軍士與將領的隸屬關係分開了。同學要指出軍隊管理、調動和統率都由不同部門負責,有戰事時通常由朝廷委派統一指揮官。同學也可以提到,明初衛所的士兵不僅人數眾多,而且素質較高。例如明成祖時期軍隊已有80萬人,並且定期都要抽派士兵到京城測試。

  但在明朝中葉後期,衛所制漸漸產生了腐敗,在軍事開支和軍隊素質兩方面又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在軍事開支方面,「以屯養兵」的優勢被破壞,原因就是軍官侵佔軍屯為私田,導致軍士缺餉而大量出逃。同學可以特別舉例京城的衛所,情況尤為嚴重,權貴不但私役軍士,更剋扣軍餉。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朝廷為此又採用了募兵制,一切軍費由政府支出。其結果就是百姓負擔加重,社會不穩定,漸漸令政局走向動盪。

  同時軍隊素質亦受到腐敗逃亡的影響。同學不妨以數據作證,比如到明武宗年間,衛所逃亡或已去世的軍士達到120多萬。而剩下的士兵軍心渙散,戰鬥力低下。同學還可以結合上面提到的政府募兵,召集到的都是訓練不足的烏合之眾,難以成器,導致邊患無窮。

  同學回答這一題最重要的是突出不同時期衛所制的不同之處,並且顯示軍事開支和軍隊素質這兩方面的演變。衛所制在近幾年的考試中出現頻繁,若作為一道25分的大題,同學能清晰地鋪陳史實就可獲得至少20分。

  更多關於明朝衛所制的信息,請瀏覽:https://endeavour.org.hk/index.php/top/history

  撰文:董一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