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NASA無名英雌》微妙的「黑白」角力

時間:2017-02-10 03:16:06來源:大公網

  圖:Katherine(中)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卻遭白人同事歧視

  上屆奧斯卡鬧出「歧視黑人」風波,不知是否影響到今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中,有兩部以黑人主導的影片。《NASA無名英雌》(Hidden Figures)以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黑人職員為題材,三個女主角都是黑人,但配角有著名的白人影星奇雲高士拿(Kevin Costner)及姬絲汀登絲(Kirsten Dunst),而導演泰德梅爾菲(Theodore Melfi)亦是白人。/劉偉霖

  一九六一年,美國及蘇聯的太空競賽白熱化,Katherine、Dorothy及Mary都有數學的大學學位,在美國弗吉尼亞州(Virginia)的太空總署(NASA)工作,所屬單位是黑人計算部,負責關乎航天的精密計算。當時弗吉尼亞州仍在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白人及黑人分開使用公共設施如巴士、圖書館、廁所、飲水機,有優秀學歷的三位主角雖然有這份工作,實質上大材小用。

  部門主管出缺多時,Dorothy沒有主管之名,卻做着主管的工作,其升職的要求被白人行政人員Mitchell(姬絲汀登絲飾)拒絕。Mary有數學及物理學位,對工程學亦有天分,在工程部門的波蘭工程師鼓勵下,她申請工程師的空缺,又被拒絕(猜猜是誰?當然又是Mitchell),理由是新指引下,工程師還需要修讀某些課程,而這些課程的上課地點是一所不准黑人進入的白人中學。Katherine則被借調至太空研究部門,這個部門要計算升空、穿過大氣層、降落等種種數字,數計錯了,太空人會喪命,一天未計到可行精確的數字,NASA都不能派太空人升空。

  當年,蘇聯早美國一步,率先派人上太空,他們成功歸來。此舉令美國統治者震怒,督促NASA迎頭趕上。主管Harrison(奇雲高士拿飾)飽受壓力,Katherine是他的下屬,既要應付沉重的工作量,更要受部門的白人職員歧視,連上廁所都要走好遠的路,去她原來部門的黑人廁所。Mary決定向法院入稟,挑戰白人學校謝絕黑人的規例。而NASA剛向IBM購買大型電腦,其運算速度比人快許多倍,勢將打破黑人計算員的飯碗。

  個人力量挑戰權威

  去年,奧斯卡捲進歧視黑人的爭議中,其實都有人指出,這並不完全是美國的電影工業歧視黑人,而是全世界的電影觀眾,大部分都抗拒在銀幕上見到黑人。很難說要是沒有奇雲高士拿及姬絲汀登絲,本地片商會不會購入這部片,但至少香港觀眾近年頗為受落這些「公義片」(筆者自己作出來的名字)。假如在動作片中,好人用拳頭伸張正義,是平民的精神慰藉,「公義片」對筆者來說,就好比是二十一世紀知性觀眾的精神慰藉,只不過,電影將文人無法接受的暴力,換成其他文明手段來表達而已。

  本片的三個女主角雖然真有其人,但一如這種「真人真事」的影片,真實的事固然會被扭曲,更會加入其他虛構的情節。說這些並不是要就此作批評,而是既然這齣電影不是紀錄片,倒不如當成虛構故事來看,將影片的情節當成編導的有心編排。

  「公義片」或者是那些香港文青愛看的電影,都是透過個人的勝利(雖然可能會輸)來批判制度,並肯定故事人物(亦包括觀眾)相信的價值觀。《NASA無名英雌》裏三個主角的抗爭,表現出三種態度。狀告法院的Mary選擇正面衝擊,希望你能讓步。片中,她的丈夫就一些白人對黑人的暴力行為,暗示過權力是要透過以暴易暴來爭取,不過影片沒有繼續發揮這條線。

  Katherine不敢向主管提出使用白人廁所,直至有一次Harrison(這其實是虛構人物)因此責難Katherine,她才萬般委屈地和盤托出,驅使Harrison運用權力作出正確決定,撤銷研究所內的黑白分離政策。Katherine採用的就是一種先啞忍,再等待機會的抗爭方法,有時動之以情(廁所事件),有時動之以利(她計到白人計不到的數)。

  Dorothy則用了不服從或違法的手段,她在影片中的挑戰是,電腦會令她以及部門的黑人同事失業。首先,她溜進白人專用的公共圖書館去看那邊才有的電腦書,被人發現後索性偷了那部書。然後,她偷偷進入研究所的電腦房去試用電腦,終於比白人同事更早學懂如何運用該款大型電腦,保住了自己以及黑人同事的工作。

  展現美國制度優勝

  筆者認為影片題旨並不在於推舉個人的抗爭,反而是推崇美國制度的優勝。不公平的地方是可以扭轉,哪管是正面(但合法)地衝擊(Mary),先啞忍再等當權者醒覺(Katherine),小規模的違法又不會被清算(Dorothy)。所以,大家不會用到第四種方法,就是徹底將政權推翻,自己掌權,這其實就是Mary丈夫暗示過的以暴易暴。正因為有改變制度的可能,亦即是所謂的「除錯機制」,令美國表面上有不少紛紛擾擾,卻絕少發生巨大而死得人多的動盪事件。

  片中去到最後的升空,都忍不住透過新聞主播的口去說,要反覆計算的原因就是不想令太空人冒險。為什麼當年蘇聯會早一步送人上太空?觀眾可以自行猜想。所以,本片也展現了美國制度的優勝,令美國成為歷史的勝利者,不單在太空競賽中贏了蘇聯,更在冷戰勝出。

  記得《ARGO救參任務》(Argo)於二○一三年爆冷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後,事後孔明的評論說,由於影片頌揚美國的價值觀,所以贏了。假如《NASA無名英雌》於本月尾舉行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爆冷,其實都可以用同一個理由。《NASA無名英雌》其實不完全是黑馬,其美國票房原來剛剛超越了《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用「除錯機制」去看今天的美國政經大勢的話,反對狂人的應該會相信,「除錯機制」可以糾正他的破壞。但如果是支持狂人的,又會否覺得他的當選就正正是「除錯機制」的實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