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民進黨「阿Q精神」自我療傷

時間:2016-12-23 03:16:04來源:大公網

  文|朱穗怡

  對於西非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日前宣布與台灣「斷交」,民進黨內部瀰漫着一股「阿Q精神」:有人說「小國對我們來說只是負擔而已」,大陸如果要把台灣所有「邦交國」挖走,台灣歡迎得很,這樣「我們就會少了很多負擔」;也有人認為,沒有「邦交國」,對台灣生存發展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還有人說,再有「斷交」也沒什麼,反正越多「邦交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就會為「台灣」節省下更多預算,也會將台灣的「外交空間」撐得更大。這些真的是民進黨人的「肺腑之言」嗎?民進黨當局真的不在乎已為數不多的「邦交國」嗎?倘若如此,當局「外交部」又何必驚慌失措地漏夜叫醒蔡英文報告「聖台斷交」的噩耗呢?蔡英文又何必上任半年就兩次外訪?多年來台灣方面金援「邦交國」難道只是不求回報的「慈善事業」?

  聖普是位於非洲西岸的一個小島國,國土面積與香港差不多大,人口不到20萬,其九成經濟仰賴國際援助,被聯合國列為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當它宣布與台灣方面「斷交」時,島內許多民眾甚至都還沒聽說過這個國家,即使聽到國名時還一度以為是「兩個國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對於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貧弱小國說要與台灣分手,部分台灣民眾確實不屑一顧。然而,縱觀台灣現存的21個「邦交國」,大概除了梵蒂岡、巴拿馬、巴拉圭外,其餘多是需要援助的小國。如果它們得知,原來台當局認為它們是可有可無、一文不值,恐怕不用大陸「挖牆角」,也會紛紛倒戈。

  其實,「邦交國」對台灣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在於能體現「國際地位」,如島內網民所說的「國際存在感」;另一方面則是藉訪問「友邦」過境美國、與華府官員會面,以向大陸方面炫耀:台灣雖然沒有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但雙方關係「密切友好」。試想,如果沒有了「邦交國」,民進黨如何搞「台獨」,因為「獨立」了,也找不到國家承認;如果所有的「邦交國」都沒有了,蔡英文還有什麼藉口「訪美」?可見,所謂「邦交國無用論」不過是綠營一些人以掩飾內心焦躁的詭辯之詞。

  台灣輿論認為,聖普選擇在「特蔡通話」之後、蔡英文下月外訪之前宣布與台灣「斷交」,絕非巧合,未來勢必引發骨牌效應。

  這次的聖普確是一個小國,但下一次又輪到哪一個國家呢?假如是巴拿馬或是梵蒂岡,民進黨政客還會輕輕鬆鬆地說風涼話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