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近代中醫發展史

時間:2016-10-28 03:15:53來源:大公網

  中醫是1895年到1911年從晚清到民國轉型時代中國科學中最大的領域,而那些接受了現代西醫的人都對其嗤之以鼻。艾爾曼(原祖傑等譯)的《科學在中國(1550-190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介紹了近代中醫的發展歷程,讀來深深感受到近代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衝擊。

  自從徐壽1874年在一篇文章中批判了傳統中醫觀念之後,唐宗海表露了對中國傳統醫學的悲觀。後來,俞樾又對中醫進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抨擊。利用實證的方法,他總結說中醫藥方毫無價值。儘管受到西方醫學的衝擊,中醫師仍然保持着相當多的數量,並仍具有影響力。從1850年,中醫和西醫開始並存,雙方互相指摘對方在醫理和療程上存在的缺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中醫和西醫都是在各自的制度模式內施以傳統的救護。

  1901年之後清廷新政的目標之一,就是加強政府對公共衛生的介入,但這次改革成效不大。直到1910至1911年東北流行瘟疫奪去六萬人的生命,清政府主要依賴伍連德醫生才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展現出西醫的優越性。然而,政府對於公共衛生的干預帶來了一些副作用,西醫與中醫被分成不同的醫療團體,為爭取各自的合法性而尋求國家支持。這樣,西醫師們控制了新的公共醫療部門。

  1929年2月,由國民黨支持的中央衛生委員會建議取消傳統中醫,結果全國各地中醫藥店、診所,以罷工的形式抗爭。抗爭的結果是迫使政府收回成命,國醫館也隨後成立,其目標之一是要沿着西醫的路線改革中醫。西醫對民國初期的中醫帶來嚴峻挑戰。有的人仍然在維護傳統中醫,但試圖根據西醫的發現來改進中醫。另一些人則試圖將中醫和西醫並列,將二者皆作為醫學知識等量齊觀。

  中醫的發展只是本書其中一些內容,全書所討論的範圍甚為全面。如你對中國科學史有研究興趣,除了讀李約瑟之外,一讀艾爾曼的著作,定有不少的收穫。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