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雙語孩子非語言智能較高

時間:2016-10-18 03:16:00來源:大公網

  許多反對「普教中」的人認為,孩子要先學好母語,才能學好其他語文。這個講法並非沒有道理。不少西方研究都贊成這個說法。關鍵在於,孩子是不是只能有一種母語?雙語及多語研究同時指出,在多語國家(例如瑞士、比利時、芬蘭等)長大的孩子,大多數有超過一種母語。筆者有位瑞士朋友,父親母語是德語,母親母語是法語,他自小同時學法語和德語,家中亦同時使用兩種語言。他長大後,法語和德語同樣流利,還可以說流利英語!

  事實上,雙母語孩子已經愈來愈多。香港亦愈來愈多雙語家庭,父母母語分別是廣東話和普通話,那孩子母語應是前者抑或後者?或者兩種都是母語?

  外傭照料阻幼兒語言發展

  若孩子要先學好廣東話才能學好普通話,那便難怪香港孩子語文能力下降。如今,香港大多數中產家庭,父母都要外出工作,幼兒在家中由外傭照料。外傭不會經常跟幼兒說話,阻礙了幼兒語言發展;其次,大多數外傭不說廣東話,或只會說少量廣東話。幼兒一天十多個小時對着外傭,怎能學好母語呢?到孩子兩、三歲接受學前教育和幼稚園時,才學習語言,為時已晚啦!

  反對「普教中」另一個論點是,港人以廣東話為母語,用母語較能表達高階思維;用普通話則會窒礙高階思維。就我所知,香港並無這方面的研究和實驗,難以證實此說。然而,新中國成立至今,普通話使用了67年,難道內地已沒有方言?所有內地孩子的母語都是普通話?所有內地人的高階思維都受窒礙?反對者可能會說,內地有普通話「語境」,香港沒有。可是,香港愈不肯推廣普通話,便愈沒有普通話「語境」。學生要在學校學好普通話,便愈發困難。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

  近年,不少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的研究,不約而同指出,孩子愈早學曉和使用雙語或多語,不單不會阻礙他們智力發展,剛剛相反,這會增進孩子非語言智能,例如處理「認知衝突」能力。什麼是「認知衝突」?比如給孩子看一個紅色的「藍」字,問孩子該(「藍」)字是什麼顏色?這便是常用的「認知衝突」測試。實驗結果,衝口而出答「藍色」,單語孩子比雙語孩子為多。正確答案應是紅色!這顯示了,在處理「認知衝突」時,雙語孩子比單語孩子優勝。

  雙語人腦袋更多灰質

  為什麼雙語孩子處理「認知衝突」能力較高?腦掃描顯示,跟單語人相比,雙語人腦袋有更多灰質。動腦筋愈多,灰質便愈多。雙語人為什麼會比單語人更多動腦筋呢?原來,人腦袋不能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語文,只能使用一種。單語人只懂一種語文,沒有選擇。雙語人無論獨自思考、閱讀、寫作或跟他人談話,都先要決定使用那種語文。雙語香港人,遇上內地人,腦袋會自動壓抑廣東話,轉用普通話思考和溝通。同樣,碰到英語人,便轉而用英語思考、說英語。

  單語人想不到適當詞彙表達思想和情意時,沒有選擇,只能口啞啞。雙語人不同,腦袋會立即轉用另一種語文思考:廣東話沒有的字、詞,普通話可能有。廣東話和普通話都沒有,英語可能有。如此一來,雙語人不是比單語人更多動腦筋嗎?雙語人不是比單語人更多處理「認知衝突」嗎?工多藝熟,雙語孩子多動腦筋,智力發展更快,順理成章呀!

撰文:博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