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悲觀預期正在逐步修復,投資者切記保持心平氣和。該行中期觀點不變,依然維持春季策略會“心平氣和”中,2800至3200點寬幅震盪的判斷。在寬幅震盪下沿,我們更加樂觀一些,該做就做。但需要注意的是,反彈而非反轉,以時間換空間,並再次強調2016下半年堅守價值型成長就是把握住了最大的趨勢。
本輪反彈是臨近寬幅震盪區間下限之時,基本面悲觀預期修復、市場微觀結構優化,以及資金面MSCI催化共振帶來的熊市中的反彈,而非反轉,反彈的目標價自然是寬幅震盪區間的上限。以消費為代表的價值型成長板塊前期漲幅較大,短期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但若把思考的周期拉長到2016年下半年,我們認為堅守價值型成長可能是2016年最好的趨勢投資。長期依然維持2017年6月前見到本輪熊市低點的看法,全球宏觀對沖問題並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市場最終也一定會有出清,只是這一過程更像2002年至2004年的市場重演,而非十年之後的慢熊。
近期市場反彈與提升投資偏好的主要催化劑包括:MSCI把A股納入到其EM指數中的事件關注度逐步提升,監管層頻頻發出正面的回應MSCI的動作,讓市場對於納入概率的判斷大大提升;近期滬股通流入市場積極、A50 ETF申購積極,邏輯上更多的是配置型需求,似乎更加印證了市場認為會由此帶來增量資金的想法;近期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從情緒上給市場注入了一個正面的信號;從市場來講,倉位偏低,交易換手的不斷低迷,引發了市場對於短期反彈的期待。
未來可能引發市場階段性強勢的其他原因還可能包括:美聯儲加息和英國脫歐的靴子落地(如果明確7月份加息也行)、對經濟過度悲觀預期的修復(5月信貸可能沒有那麼差)、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的推進,這些因素需要進一步跟蹤觀察。
回歸基本面投資
反彈短期關注彈性品種,價值型成長中期仍可期待。我們反覆強調,當前市場已經處於本輪熊市的中後期,結構性機會的把握更加重要。結構上來看,當前市場接近震盪區間的下限,反彈當中高彈性方向會階段性表現出更強的進攻性,做與不做全看每個投資者的約束。新興成長中的軍工、計算機,4月份開始成功推薦的區塊鏈主題、傳媒超跌龍頭,以及強周期板塊中的煤炭仍是重點關注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TMT(網絡新媒體)板塊當中符合價值型成長條件的龍頭標走強,仍然符合市場日漸趨於理性的市場特徵。
我們前期曾反覆提示,2016年趨勢投資者需把握住兩個趨勢:機構投資者持倉結構回歸相對均衡的趨勢;過度“走心”投資風格向基本面投資回歸的趨勢。我們看到基金降低高風險偏好資產配置比例的過程遠未結束,價值型成長的中期表現仍值得期待,短期前期漲幅較小的廣義價值型成長依然可能強者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