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彙聚港珠澳三地師生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開展「碳中和科普」探索減廢為能的潛力優勢

時間:2025-04-07 11:53:37來源:大公網

  活動由中國銀行(香港)資助,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珠海市委統戰部指導,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珠海市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和交流中心支持,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北師大珠海校區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北師大自然科學高等研究院、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及零碳辦公室)等單位聯合主辦, 碳中和科普珠海交流專案近日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揭開序幕。

  開幕典禮由珠海市生態環境局三級調研員何山亮先生、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港澳臺事務辦公室郭侃俊主任、香港環境保護署環保法規管理科助理署長張展華博士及朗晴慈善主席麥樂嫦女士主持。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港澳臺事務辦公室郭侃俊主任表示:「北師大珠海校區依託區位和學科優勢,積極推動環境科學研究與跨區域合作,並聯合多所高校成立『粵港澳高校碳中和與綠色發展聯盟』,助力灣區綠色轉型。 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期待大家積極學習與實踐,成為低碳發展的踐行者與引領者。」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三級調研員何山亮先生表示:「一直以來珠海市生態環境局高度重視綠色發展,重視青少年環保教育。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灣區青少年環保教育,為你們提供更多學習實踐的機會,與你們攜手共建美麗灣區、同心行動齊達雙碳目標!」

  香港環境保護署環保法規管理科助理署長張展華博士:為帶領香港邁向碳中和,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和措施。 目標是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以煤作日常發電、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並擺脫依賴堆填區來處理生活垃圾,逐步邁向碳中和。」

  朗晴慈善主席麥樂嫦女士表示:「在座的大學生將投身社會工作,希望他們重視資源迴圈,降低污染,將廢物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目標指向創造無廢城市。 中學生還要多認識及掌握『減少廢物』、『重複使用』、『資源回收』及『替代使用』這四個行動對環境的利益。 資源和物質要不斷迴圈,這才對於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是次活動的專題講座部份首先由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的杜際增教授為師生們深入剖析氣候變化帶來的多次進化議題。 再由香港環境保護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陳浩燊博士分享香港轉廢為能的創新技術。 最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陳蔚顧問向參與者詳細介紹碳審計的實務操作。

  下午,學員先到康恆環境轉廢為能設施實地考察,近距離感受垃圾轉移焚化至產生電力的過程; 之後再前往有綠色工廠及綠色倉庫之稱的湯臣倍健企業參觀,在湯臣倍健的環境教育基地觀察環保科技的實際應用。 活動更特別安排香港、珠海及澳門三地學生交流環節,促進青年互動。

  活動參與者包括來自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獅子會蔣翠瓊中學、將軍澳官立中學,以及珠海市第九中學和澳門培正中學(路環校部及高士德校部)共10所港、珠、澳中學的同學,以及香港各間大學及北師大的學生。 這是我們的活動中,首次有來自香港和北師大的大學生一同參與,互相交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