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正式頒布《關於加快推進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南昌產業園建設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拿出了最新、最好、最優的35條具體支持政策,旨在加速推進產業園建設向前發展,全面推進昌台之間的經貿交流。
南昌市台辦主任夏小蘭。曾婉芩攝
據悉,2020年2月28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四部委聯合批複同意在江西省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產業合作區模式為「一區三園」,其中南昌產業園(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三園之一。南昌產業園在空間規劃為「一個核心區 七個輻射點」,產業園核心區為高新區,分兩個片區(台資企業集聚區、拓展區)。產業園建設緊緊依託「4+4+X」產業體繫,重點圍繞電子信息、航空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VR/AR、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深度加強與台灣地區的對接,突出引進優質台資企業和產業發展研發平台相結合,突出引進台灣創業團隊和創新創業發展相結合,突出引進台灣省籍高端技術管理人才和重點骨幹企業相結合。《實施辦法》提到,至2025年,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南昌產業園力爭台資企業數量達到100家;到2035年,產業園力爭台資企業數量達到200家。
發布會現場。曾婉芩攝
南昌市台辦主任夏小蘭在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表示,《實施辦法》出台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對標產業園建設的目標要求,契合強省會戰略的目標定位,促進昌台融合發展的目標任務。其中,從全市推動產業園「一園多點」協同化發展來看,產業園核心區高新區和輻射點經開區、小藍開發區對台經貿合作交流深入緊密,而其他輻射點對台經貿合作交流發展能級偏弱,發展動力明顯不足,協同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情況仍然存在。出台《實施辦法》,有利於從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實舉措,大力促進南昌產業園協同發展、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有利於給台商台胞台企來昌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大力促進昌台兩地同胞心靈契合。
《實施辦法》聚焦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等「五鏈」協同,為台資企業提供了從註冊落戶到發展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扶持,覆蓋落戶支持、科技創新、金融服務、轉型升級、產業集聚等環節。如企業轉型升級方面,對南昌市現有規模以上工業台資企業,在南昌市進行「機器換人」等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按購買設備發票額的10%,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補助。又如產業聚集方面,鼓勵台資企業參與南昌產業集群提能升級計劃,對成效突出的重點台資項目,在科技專項、用地保障、用能指標、技術改造、標準廠房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據了解,截至2021年12月,南昌產業園設立以來共引進台資項目32個,總投資額12.8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5.18億美元,近200名台籍人才在歐菲光、兆馳光電、菱光科技、百利精密刀具、南昌統一等企業就業。
發布會由南昌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雷麗紅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