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乾子剛創作的繪本漫畫《又妖記》已經連載到第7話了,自此,第一個引子故事結束了,前6話大概的故事脈絡是從猿猴的「妖性」引申出其靈性。這裏藉助了神話傳說的敘述,但這並不是為了標榜神靈力量,而是通過這個發生在唐代劉姓諫言官家中的的傳說,以此存讬出猿類的奇特,為第二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引子故事做鋪墊。這第二個引子故事其實與中國古代著名典故「卧薪嘗膽」有着密切的關系,其中既有包括范蠡、闔閭、夫差、勾踐等等歷史上著名人物的設定,也有包括「魚腸劍」等名劍的美術設定。
這裏提前透露一下,繪本漫畫《又妖記》在開端一共至少有三個引子故事,第三個引子故事和歷史上著名的神射手養由基有關,看似獨立的引子故事,其實都是以猿猴的奇特靈性作為主線串起來的,這也符合了古代先民對靈長類動物的特別關註,與《西遊記》等這類經典文學作品相呼應。
關於《又妖記》的故事情節,目前大致透露到這裏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個《又妖記》作為「美術」作品的屬性和它幕後創作與線下落地的故事。
漫畫因為其故事性,所以相比與一般的美術作品更有吸引力和粘度,它們自帶流量,《又妖記》也是如此,在它開始連載的起始就已受到各種邀請,這是比較罕見的,一般隻有當一個漫畫連載到幾十話之後才會有線下的流量,但是因為《又妖記》在繪製方面非常出色,區別於速度型漫畫,其在畫面領域稱得上是「電影級繪本漫畫」,所以往往在連載還隻有幾話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產生了粘度。
你很少會看到一個漫畫家在人頭攢動的舞台現場繪製自己的連載正稿,乾子剛卻走出了這一步,乾子剛筆名「乾子」,大家叫他乾子老師。2018年4月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的某個漫展上,他做了《又妖記》正稿繪製的現場投屏,觀看者不計其數,紛紛感嘆看到了真正的正稿繪製過程,還有漫畫同人愛好者問起乾子老師是否收徒,乾子老師想想自己畫畫時間不夠,自是無心教授,婉言謝絕了。
眾所周知,漫畫家的工作室是大家窺視慾望很高的地方,這裏可以了解漫畫家的創作日常,更可以了解到很多漫畫製作的設備、工具、竅門、氛圍,對提高漫畫製作有着很大的幫助,因為關系到漫畫製作的「機密」,也是很多漫畫公司限制展示的區域,這次《又妖記》作者漫畫家乾子剛老師公開了他工作室的局部場景,倒是十分意外。
也是因為疫情的關系,乾子剛老師有時候需要直播授課,所以工作室有直播設備,因為繪製直播,講究高清晰和真實,所以用的是單反相機通過數據線鏈接視頻採集卡再轉接筆記本電腦來進行直播,效果當然是專業級的。
乾子剛老師是油畫科班出身,因為油畫這個畫種要求畫框比較大,動不動就是2米乘以2米的畫幅,而且不能摺疊,也不能捲起來放進畫筒中,感覺到油畫的傳播性不夠強,製作又不太方便以後,他選擇做了幾年版畫,因為版畫可以複製,傳播性強了好多,但是版畫同樣需要大型機器壓制,利用零散時間在創作上依舊不太現實。之後因為互聯網電子時代的來臨,藝術文化界發生了大的改變,當代藝術興起,乾子剛老師也嘗試了幾年「聲、光、電」當代藝術,雖然網絡時代帶來了傳播性,但是製作過於龐大的問題依然沒有改善,反之,「聲、光、電」當代藝術需要更大的空間甚至是廠房來支撐創作,製作周期更加拉長了。在以上一系列美術造型種類嘗試以後,乾子剛老師重拾「初心」,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熱愛漫畫,現在回頭思考,發現漫畫可以「拆整為零」,因為畫幅不大,甚至不大於A4紙,便於攜帶,讓他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帶着工具和畫作,一有空就拿出來畫,這裏就說到乾子剛老師的《又妖記》有3個工作室的原因了。
其實稱得上工作室的,對於乾子剛老師來說就是畫著畫著就成了工作室,因為畫幅比較小,他把畫作和工具材料隨身攜帶,走到哪裡畫到哪裡,漸漸地,單位的辦公桌,家裡的寫字檯,再加上他工作室的長桌,這樣他就有了三個所謂的「工作室」了。
因為2018年4月的那場現場投屏繪製表演非常成功,乾子剛老師的《又妖記》在2019年再次受到邀請參加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的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同樣也是現場投屏繪製表演,這似乎是一個讓漫畫擁有了表演性的項目,再次受到追捧。
與上次不同,這次乾子剛老師準備充分,2018年那次邀請倉促,到了現場發現只能用筆記本電腦的攝像頭直播,導致影像倒立,模糊不清,鏡頭也隻有一個,比較單一。這次他做了充分準備,三腳架、相機軌道、單反、多鏡頭、燈光、視頻捕捉器、HDMI延長線一應俱全。這次現場投屏繪製表演把乾子剛老師的特點完全展現出來了,怎麼調色、怎麼上色、觀眾表情反應等用多鏡頭切屏分屏切換展現,效果十分理想。現場觀眾感受到了專業的力量。
漫畫其實是立體式傳播的,他除了其本身,他的衍生品就構成了他立體傳播的主要落地部分,乾子剛老師以前創作過一段時間「當代藝術」,這方面,自然是用「聲、光、電」的當代藝術手法讓《又妖記》漫畫的衍生品落地,LED光源、亞克力、激光雕刻等媒介把《又妖記》漫畫的「衍生品光影秀」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一個獨立空間中,讓人置身《又妖記》的玄幻空間,身臨其境。
乾子剛老師在創作漫畫《又妖氣》之初始終堅持藝術落地為根本,不走高高在上的所謂「精英「路線,要把藝術紮根在廣大群眾之中,為中華傳統文化在群眾中喜聞樂見地傳承下去做一點自己專業上的事兒。所以,在2017年《又妖記》開始連載之始,除了在網絡平台傳播之外,還在寧波美術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等線下展示,並通過文創品贈送的方式與觀眾拉近距離,毫無藝術應該「高高在上的清高氣魄」。
在2018年9月,寧波美術館的這場被策展人設計為「精英」藝術的展覽中,乾子剛老師的《又妖記》以「平民美術」的形象巧妙地出現在了這麼一個「精英」藝術的展覽中,掀起了策展方的波折與激烈爭論,一番「唇槍舌戰」之後,《又妖記》最終保留在了本次「精英」藝術的展覽中,冥冥之中,藝術落地的呼聲與發展方向似乎在此間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希望乾子剛老師的繪本漫畫《又妖記》能始終不移地朝着藝術落地的廣袤大海遨遊並激起大量的美麗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