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意見,怎樣相處是一門學問

  小茜:「我無法接受事情超出掌控範圍,所以感情裏的浪漫驚喜,我覺得很多餘。」

  小青:「可是生活充滿驚喜,不是很好嗎?偶爾收到男友的一束鮮花或小禮物,多浪漫呀!」

  小茜:「你就是太過浪漫主義,那萬一我不喜歡花呢?應該先了解我的喜好,突如其來的驚喜很有可能是對方根本不喜歡的吧。」

  小青:「可是,即使不喜歡,那也是一份心意吧。」

  小茜:「我覺得我們的價值觀不同,別再說這些了。」

  小青:「你生氣啦?對不起。」

  小茜:「你沒必要道歉,沒事。」

  總是妥協討好別人

  小青和小茜是多年的朋友,一日兩人像往常一樣閒話家常,直到觸及感情問題,個性強勢的小茜認為在感情裏凡事掌控得當才適宜,小青則覺得生活還是需要製造些驚喜。本來只是價值觀上的落差,由於小茜強勢的個性,從聊天演變成互相說服,小青是個性較為溫和的人,她察覺到氣氛不對勁,開口道歉,不再爭辯,但當下的她其實感到壓抑難受,她認為包容別人的想法是對他人的尊重,並不是想說服對方,但是小茜總是強勢得想掌控話語權,使得她下意識地去妥協討好,她厭惡這樣的自己,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健康人生

  

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意見,怎樣相處是一門學問

  「是不是我的想法錯了,才讓小茜生氣?」「可是我心裏也很不高興啊,明明只是想表達想法,卻一再遭到否定,察覺她語氣的不快,我又表現出求和討好的態度,討厭這麼沒骨氣的自己……」「每次讓朋友感到不悅,我的心裏就會興起一股自責和罪疚感,覺得好像都是因為我,才導致對方有這樣的負面情緒……到底該怎麼辦才好?」這些聲音在小青的腦海裏,不斷地叫囂。

  我告訴小青,其實使人陷入這種煩惱的根源不是來自對方強勢的態度,也不是雙方價值觀的衝突,而是心裏的罪疚感。罪疚感使人自我否定與自責,因此衍生出許多負面聲音。

  練習覺察逆轉「基模」

  你知道嗎?其實人人都值得得到無條件的愛,不因身份地位,不因種族性別,它就存在於生命的內在根源,只要能夠解除心中的負罪感,我們可以不再向外委屈求全,也能過得自在舒服。

  

健康人生

  

若心裏有罪疚感 ,人會自我否定及自責

  那麼罪疚感要如何消除呢?首先是「練習覺察」。我們從小到大累積形成的思維、情緒和行為模式,心理學稱之為基模,在我們遇到外界的刺激時,便會幾近反射地產生特定的想法、情緒和行為。

  一位運動員被醫生告誡,長期以來的訓練姿勢需要矯正,否則很有可能舊疾復發,影響運動生涯。但是積習已久的慣用姿勢,幾乎已經融入成為他身體的反射動作,怎麼可能說改就改呢?只有透過覺察,才能逐步矯正。

  對於小青來說,可能在遇到比較強勢的朋友時,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妥協跟討好,事後又感到後悔和壓抑,這樣的模式不斷重演,已經是個固定的自動化歷程。因此我們需要練習覺察,提醒自己改變慣常的行為和想法,當自己又不禁想要示弱或討好的時候,告訴自己的慣性:我看見你了,請跟我來試試新的方式。

  在面對朋友強勢地表達觀點時,我們可以練習以同理共情取代妥協討好。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朋友感受到尊重,自己也不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當朋友一股勁兒地表達觀點,而我們心裏可能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先讓對方打開心門,也就是告訴對方「我知道你會有這樣的感覺,我也明白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一開始就說出你的意見,很容易讓對方覺得你是要說服他,因此關起心門,甚至開始對立。

  

健康人生

  

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 趙安安

  我們要先同理之後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表達的方式是邀請對方進入討論的空間,而不是試圖讓對方認可你的意見,要將自己當作出謀劃策的謀士,而不是主導對方的說客。

  必須改變慣性思維

  接着談話可以繼續深入:「我們來想一想,除了這個做法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我想到另一個做法,分享給你參考一下。」強勢的朋友聽到我們這麼說,也許會比較能夠接受不同的聲音。如果用這種溫和的方式表達,而對方依然故我,聽不進任何意見的話,你也無需對牛彈琴白費力氣,由他去吧。

  除了藉由覺察提醒自己改變慣性,消除負罪感最重要的是,學習放下自我否定的聲音。小青需要先練習不批判自己的自責,不要批評自己「怎麼又自責了」,自責了沒關係,練習放下便是,告訴自己:「我是有價值的,不比別人差,即便我的意見和別人不同,我不需要為對方的情緒負責任。」所謂放下並非一蹴而就,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相信未來遇到意見分歧時,小青也能夠自在地和對方相處。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杏林細語 | 多吃蔬果防便秘
  •   不少人認同「食得、屙得、瞓得」是做人快樂之本。香港醫護學會曾訪問逾五百名市民,當中逾六成受排便問題困擾,逾三成人更出現便秘,而超過四成受訪者每日只攝取5至10克纖維。【詳細...】
玲心絮語 | 可被貯存的創傷記憶
  • 創傷後遺症的症狀可能在事件發生後一段時間才出現

  •   除了成年人有機會患上創傷後遺症之外,年幼的兒童也會被診斷有這情況,他們的症狀可能會在其成長過程中看到,如有尿床或在語言和活動方面的發展有遲緩的情況出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