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之言

  女性燕瘦環肥各有不同美態,但瘦就是美這觀念,多年來牢牢印在不少女性腦中。她們為了減肥可以去到好盡,即使花費大量金錢,都要瘦。今次講述兩個個案,一個用睡覺減肥,另一個則往返減肥與 饞嘴之間。心理學家指出前者疑似厭食,有慢性自毀傾向,情況嚴重;後者只是受減肥與愛吃的兩極化困擾,問題不大。(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溫穎芝)

  寧睡不吃易厭食

  任職電腦操作員的文文,體重本來是50kg,近年跌至40kg。「你點解這麼瘦。你看我,多胖,真是羨慕你。」這是瘦了後的文文聽得最多的說話。可是她心裏卻擔心這是否厭食症的徵兆?文文受訪時說 ,為了提升工作效率,習慣邊吃飯邊工作,直至有一次打開自家飯盒,看見盒內的梅菜瘦肉已想嘔吐,自此便食慾大減。本身已不愛吃的文文,從此越吃越少,甚至沒有飢餓的感覺。見人開懷大嚼,文文則沒有半點食慾,情 緒亦開始變差。她開始覺得進食是為了生存,因此「愛上」吃流質食物,如牛奶、豆漿、白粥,就算食菜也要白烚,猶幸她還有一樣想吃的東西:叉燒飯,惜吃半碗便吃不下。有一次她突然有飢餓感,為把握難得的機會而狂 吃,結果滿足了口腹之慾,卻換來嘔吐大作。

健康人生

吃,是人生一大課題

  家庭醫生指文文身體虛弱,有可能令器官衰竭;但她總覺得自己的健康還是可以,還有奇想人類將來只須吞服一粒營養丸,便可維持生命。港人工作忙,休息少,文文現在很貪睡,睡得多便不想吃,所 以人人問她怎樣減肥,文文便說:睡覺。

  臨床心理學家彭學海博士指出,文文是用多種方法以及艱辛工作,建立減少進食的習慣,接着轉變為進食液體食物,之後就是用睡覺逃避飲食,在這個演變過程裏,其實文文已是自我剝削,又或是覺得 瘦就是美。

  他說:「文文將工作與吃飯同步進行,已是明顯的自我損害,其後她以流質當主食,但牛奶、豆漿會令腸胃飽飽滯滯,且是easy come,easy go。進食這些食物,令人即時有能量,但同時很快流失,故 人容易疲倦及『殘』,相反地,定時三餐進食固體食物,需要四小時消化,能量亦可保持同等時間。文文消瘦,因其價值觀已跌至典型飲食行為,這樣會令胃酸提高,一時間進食太多,她的腸胃便難以消化,還會肚屙。偏食 、不愛動是嚴重的飲食壞習慣,此行為可以自學也可以是學人。文文的情況是一種病態,其思想概念完全錯誤,以工作、睡覺令自己消瘦,就是慢性厭食的自毀傾向。文文仍覺得自己身體健康,其思路不清晰的徵狀遲早發生 。」彭學海強調,他只是作出分析,並非對文文的正式診斷。

  饞癮難解吃不停

  做文職的阿晴,自小就肥胖,又愛吃,由十多歲開始便用盡不同的方法去減肥,當中試過服食減肥藥、節食,做運動,參與纖體療程等。每次下定決心都能成功減磅,可惜她總是維持不到,很快又再反 彈增磅。阿晴說自己吃東西不是為了果腹,大多是為了滿足心癮;有時看到電視節目、雜誌有關食肆的介紹,便會立即想去吃。她曾試過半夜突然想起要吃一種食物,便立即走到便利店買,又或是專程乘車到老遠的地方,為 的可能只是去吃一串燒賣。最嚴重的時期,阿晴在超市買下大堆自己喜愛的零食以及食物,一晚吃光。阿晴說:「就算吃完晚飯,我仍會拿着自己買的食物看完又看,明明已經很飽了,但卻很想吃,又怕肥,所以拿起又放下 ,最後還是全部吃了才心息,飽到想嘔吐。」

  阿晴每天也會花很多時間去想應該吃什麼,但因怕肥而感到矛盾。在外午膳,她試過走進快餐店,希望找到脂肪不高的食物,但望完一輪,又因怕肥離開了,在門口徘徊又走進店內望着餐牌思量,如是 者在快餐店來回幾次,最後還是吃了,吃完後覺得有罪惡感,十分後悔。曾經有一段時間,阿晴戒掉澱粉質一個月減肥,磅數是下跌了,但心情很低落,人都變得沒精神、沒心機。她說:「我看過營養師,也看過減肥醫生, 完全明白要改變飲食習慣才可以健康地減肥,但我就是太愛吃。醫生曾告訴我減肥也可以食叉燒飯,可以揀瘦叉燒走汁,但明明是肥叉燒多汁才好吃,要這樣吃不如不吃好了,這種心態令我感到好困擾。」

  彭學海說:「阿晴的情況只是對食的慾望上癮,追求的是口舌之感,即使吃得很飽仍有心癮想口裏要嚼東西,這不算是病態。她只是兩極化,可能她是天生這樣,也可能是後天概念導致,只要能克服, 很快便可打敗困擾她的肥瘦問題。」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受訪專家
  • 臨床心理學家 彭學海

杏林細語 |對症飲湯
  •   中國人很重視湯水,四季皆有不同材料配搭,如何平衡陰陽清補的湯水,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詳細...】
概談園藝治療
  •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療法叫做「園藝治療」(social and therapeutic horticulture),簡稱STH呢?和「生態療法」一樣,園藝治療也是一種很好的減壓療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