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空氣質素越來越受到市民關注,而因為空氣污染物所引致的呼吸道不適,亦時常困擾着人們。為此,今期《大公報》記者專訪了香港浸信會醫院耳鼻喉科中心主任陳熠醫生,講解空氣微塵與呼吸道敏感的關係。

  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

  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PM10、PM2.5以及其他懸浮粒子。其中PM10即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在通過鼻和咽喉的阻擋後,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部分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相對較小。但PM10對於能見度和溫度的影響,非常明顯。

健康人生

空氣質素不佳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資料圖片

  而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二十分之一。由於PM2.5粒直徑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它無法被普通口罩和空氣淨化器有效隔絕,可順利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及血管並沉積,繼而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損傷肺泡和黏膜,引起肺組織的慢性纖維化乃至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

  鼻敏感最常見

  現時,香港最為常見的病例仍是鼻敏感,空氣質素不佳會引起鼻敏感發作。

  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是指眼、鼻、咽、喉等因對一些物質(過敏原)敏感而引致的反應,可分為兩類季節性(如花粉、草籽的過敏)以及終年性(如灰塵、黴菌、毛髮引起的過敏)。其徵狀為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發癢、嗅覺遲鈍、鼻黏膜潰爛、鼻子發熱等;於眼部則會造成眼睛發癢、流眼水;其他徵狀還包括濕疹、哮喘等。

健康人生

寵物毛是塵蟎藏身之處,要保持清潔 資料圖片

  陳熠醫生說,在鼻敏感患者群體中,有20%的患者同時患有哮喘;而在哮喘患者群體中,有80%同時患有鼻敏感。嚴重的鼻敏感亦會引起急性哮喘。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與患上鼻敏感及哮喘有一定的關係,此外,也包含一定的遺傳因素。

  所以當發現自己不停地流鼻水,以及早晚對周圍環境比較敏感,容易打噴嚏,可能你已經患上過敏性鼻炎。針對這種情況,陳熠醫生建議盡快找出並遠離致敏原,若狀況比較嚴重,須根據醫生建議使用鼻用或者口服一些抗組胺類或類固醇噴劑的藥物,以作紓緩。而狀況十分嚴重的患者,醫生會通過手術的方式取出一小部分鼻甲以保證呼吸暢順。

  至於平時的護理,患者可選擇用生理鹽水沖洗鼻道,但切記所使用的洗鼻工具須經過徹底消毒,而所使用的生理鹽水不可直接用生水調配。

  家居易生塵蟎

  陳熠醫生指出,在家居環境中,主要需要應對處理的致敏原是塵蟎。它主要匿藏於動物毛、布面、毛絨玩具的表面,而蟑螂亦是誘發過敏反應的成因。室內環境的致敏原較容易控制,方法包括:一、保持工作及生活環境的清潔;二、毛絨玩具不要置於床邊,並要勤加清洗;三、寵物的毛要保持潔淨,如有散落的毛,須及時清理。

  對於室外環境的致敏原控制,若空氣污染指數較高時,人們應盡量避免外出以及減少進行戶外運動,以減少污染物的吸入。若處於高污染地區,一般口罩對於隔絕空氣中的污染物效果並不理想,而效果較好的「N95」口罩(可有效過濾空氣中95%非油性懸浮粒子),但因為其過濾性強,透氣性相對減低,所以不適宜長時間佩戴,尤其對於呼吸功能較弱的人群,如長者及兒童。

  陳熠醫生認為,一般來說,呼吸道過敏與家族遺傳有一定的關係,欲了解自身對於何種物質過敏,可通過皮膚測試發現自己的過敏原,減少與該些過敏原接觸從而降低過敏反應的發生機率。

  紓緩鼻塞有方

  人的鼻腔黏膜在正常情況下,時刻都在分泌黏液,這些黏液就是鼻涕。鼻涕的功能可濕潤鼻黏膜,濕潤吸進的空氣,並黏住由空氣中吸入的粉塵、微塵和微生物。一般情況下,鼻涕會順着鼻黏膜纖毛運動的方向流到咽部,然後被吞嚥,故而平時人並沒有察覺已嚥下鼻涕。

健康人生

熱蒸氣有助於緩解鼻塞 資料圖片

  當出現鼻炎和感冒的狀況下,身體的防護機制會通過打噴嚏以及分泌黏液增多的方式,作出防禦並排出病菌。但同時因為黏液的增多過稠,以及同時發生的黏膜水腫致鼻道變窄,使人呼吸困難,產生鼻塞的現象。

  陳熠醫生說很多時候,患者會覺得堵塞在鼻腔內的鼻涕擤完後,鼻塞依舊無法解除,以為沒有擤乾淨。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鼻道非常窄,一般鼻炎發作時,因黏膜水腫,可能會出現鼻道兩側的黏膜貼在一起的情況,而呼吸時又有鼻涕聲,所以令人產生誤解。

  有研究指出,人打噴嚏所產生的速度與颶風相匹,故而打噴嚏時要以手帕或紙巾遮擋口鼻以防帶病菌的飛沫傳染給他人,同時不要完全堵塞口鼻,因打噴嚏會產生強大氣流,若口鼻完全被堵塞,可致耳膜穿孔。在擤鼻涕時不要兩個鼻孔同時擤,也不要用力過猛,否則也有可能令耳膜穿孔。

  對付頑強的鼻塞,可通過吃藥控制。而一些簡單的紓緩方法,亦非常有效,如吸入熱蒸氣改善鼻塞的困擾,但切記溫度不宜太高,以免被熱蒸氣灼傷。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受訪專家
  • 香港浸信會醫院耳鼻喉科中心主任陳熠醫生 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杏林細語 | 血癌患者骨髓自救
  •   人的生命,即使作息正常,飲食健康,保持運動,但病魔要來,阻也阻不住。誰不聞癌色變,早前,曾十三次獲中文大學傑出教師獎的威爾斯親王醫院腫瘤科顧問醫生梁承暉,與癌魔搏鬥約兩年,於二○一七年一月病逝,終年五十八歲。【詳細...】
遺傳性耳聾查因
  •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利用一種遺傳性耳聾患者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內耳細胞,並與健康人的內耳細胞相比較,發現了這一疾病的發病機制。這一研究也有望用於尋找其他聽力障礙的治療方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