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产品 > 港青快線 > 正文

獨家解讀 | 张德江为香港劃出三条线

時間:2017-03-11 13:25:29來源:大公網

  

  【3 11 香港連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中心記者馬浩亮報道:今年全國兩會,主管港澳工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連續在幾個場合就香港事務,特別是港人關注的熱點問題作出指示,提出要求。這些活動包括:4日,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6日,參加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8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張德江的指示和要求,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概括來看,突出體現在三點,也就是為香港劃出了三條線。

  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新華社)

  其一,為香港選舉新特首劃出標準線。

  距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已越來越近,如張德江所言,這既是香港的大事,也是國家的大事。兩會期間,張德江兩次就中央權力、特首標準等重要問題作出強調。

  在4日參加港澳政協委員聯組會時,張德江就強調了三點,中央對行政長官有實質任命權,中央的任命並非「橡皮圖章」;中央對行政長官的標準是「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中央對行政長官的要求比一般問責官員更高。

  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香港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

  6日出席人大香港代表團審議時,張德江再次強調,中央對行政長官必須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所以中央對行政長官選舉不可能不聞不問,中央的任命權是實質性的,不是「橡皮圖章」,必然要對參選人進行考察、進行瞭解,這是毫無疑問的。

  可以說,張德江乃是在特首選舉前夕的關鍵時刻,明確強調對特首的「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指明方向,廓清疑惑。特首是連接中央與香港、「一國」與「兩制」的橋樑和紐帶,角色非常重要,在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堅決反對「港獨」這樣的原則性問題上,容不得絲毫含糊,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態度果決。

  其二,為「港獨」劃出紅線。

  8日,張德江在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用專門章節總結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對香港基本法第104條作出解釋,堅決反對『港獨』行徑」。報告強調,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港獨」的本質是分裂國家,除了嚴重違反「一國兩制」方針,亦嚴重違反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主動釋法,充分表明了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定決心和反對「港獨」的堅定立場,充分體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意志。

  圖三:天安門國旗護衛隊(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舒婷攝)

  此前,張德江4日出席港澳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議時,就主動談及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及「港獨」問題,強調,「一國兩制」的底線是不容觸碰和踐踏。6日在出席人大香港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又感嘆:「香港不能再折騰了!」並強調,「香港再也經不起政治爭拗的拖累」。

  「港獨」勢力不斷鼓吹對抗,煽動暴亂,誤導青年,禍害社會,已衝擊「一國兩制」的政治底線和法律底線。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齊聲反對「港獨」,站在國家層面為「港獨」劃出紅線。如若「港獨」勢力再一意孤行,其下場必然會如張德江所指出的那樣:「誰觸碰了,誰踐踏了,他就要付出代價。」

  其三,為香港發展規劃路線。

  「悠悠萬事,民生為先」。張德江多次為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分析形勢、出謀劃策、規劃路線。

  張德江指出,香港有很多優勢,是我國「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台,具備完善的法律制度、會計制度和監管制度,稅率低並且稅制簡單,擁有眾多熟悉國際資本運作以及法律、金融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市場透明度高,營商環境好,而特區政府亦廉潔高效。並且有祖國作為堅強後盾,「十三五」規劃、「深港通」、深化CEPA服務貿易協定等,都將給香港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水。

  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全體會議現場(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舒婷攝)

  張德江兩度拿深圳與香港做比較:三十年前深圳是個小漁村,那個時候香港是亞洲四小龍,深圳去年GDP1.9萬億元人民幣,香港是港幣2.3萬億元。再過兩三年就要趕上超過香港。同樣環境同樣條件,某種意義上深圳條件不如香港,為什麼這些年香港反倒出現了倒退?原因就在於,三十多年來深圳就是按照中央要求抓改革開放,抓創新,迅猛發展。

  張德江還表示,當前全世界都在搶搭我國的發展列車,希望加強與我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而在「一國兩制」下,港澳與國家是「一家人」,更有條件搭上這趟快車。他笑言,「別人要搭這趟快車還要排隊買票,對港澳來講,不用排隊買票,還給你留着座位。」

  張德江的這些講話,充分釋放了中央對香港的關愛關心、誠意善意,既有「愛之深」,又有「責之切」。對於香港來說,未來的發展路線理應是聚焦經濟建設和民生改善,搶抓機遇,抓創新,用好用足中央給予的紅利,挖掘自身的潛力和優勢。政治不是不能討論,但香港絕不應在「街頭政治」的「折騰」中虛耗時光,自誤前途。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馬浩亮 報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