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中國資本市場迎黃金十年

  按國家改革頂層設計,經濟體制改革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推進,及金融高度開放、市場運行穩健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將迎來黃金十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將以重大改革創新為契機,朝着建設世界級交易所,成為世界領先的交易所的目標而前進。(大公報實習記者劉嘉傑)

范長江行動

圖:傳媒學子一嘗開市鳴鑼的感受/大公報記者林靜文攝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研究員廖慧博士在交流座談中對參加「范長江行動國企行」的香港傳媒學子坦言,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已獲頗多成就,但一些挑戰依然存在。

  他解釋,當前資本市場監管體系協調性較弱,市場仍以行政為主導,在運行模式、市場參與者、產品服務及投資策略等方面存在同質化現象,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尚不完全成熟。

  設自貿區對外開放新平台

  廖慧強調,中國已明確「十三五」期間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方向。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將豐富金融機構體系、健全金融市場體現,改革金融監管框架。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方面,將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同時逐步建立外匯管理負面清單制度,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提高金融機構國際化水平等。

  在談及推進雙向開放時,廖慧說,滬港通開閘以來運行平穩,此外,上交所正在滬自貿區內籌建「上海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台」。

  他補充說,自貿區平台將發展為可監測、能管控的資本市場開放通道,該平台將吸引國際機構集聚、促進產品創新、探索資本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有管理自由兌換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相契合。

  中歐所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記者留意到,在國際合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領域,上交所已攜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建立了「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三者股權依次為40%、20%、40%。作為離岸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台,中歐所將研發和上市交易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及衍生產品。

范長江行動

圖: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大公報實習記者盧海濤攝

  廖慧介紹,中歐所將不斷開發多樣化人民幣證券產品,填補歐洲人民幣證券市場的空白,為境外人民幣資金提供更豐富的投資工具,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積累經驗,擴大對外開放程度,「今年中歐所將重點發展各類衍生品」。

  資料顯示,1990年成立的上交所,其主板上市公司家數已升至「十二五」末的1081家,總市值29.52萬億元,列全球第四。去年全年累計成交133.1萬億元,股市籌資總額8712.96億元,均列全球第二。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