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百年一遇金融危機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緊接着歐元區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美西方主流媒體驚嘆西方政治癱瘓了。
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美西方主流媒體驚嘆西方政治發瘋了。美西方一部分學者還感慨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開始瓦解。
但是,這些對西方制度層面提出的詰問和質疑,沒有動搖對西方意識形態的信仰。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在整體上固然以實際制度為基礎,並且,為實際制度服務,但是,實際制度即使陷入了危機甚至開始崩潰,相應的意識形態不會自動進入危機甚或開始解體。二是西方的意識形態經數百年打造已形成一個自洽的思想理論體系,接受西方教育和從事西方思想理論研究者,容易困在其「象牙塔」裏;如果制度變化未對這些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則更不容易驚覺和反思。
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無可阻遏的態勢加快全面深入展開,西方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史無前例的全面危機不斷演變,終究反映到了西方的意識形態層面。
西方政治制度在衰變
首先是,竭力維護。
在思想理論上,鼓吹「歷史終結論」的福山,儘管承認西方民主政治變成了否決政治、西方政治制度在衰變。但他依然稱歷史終究會以西方制度取勝為結局。
在現實政治上,2020年7月特朗普首任美國總統時,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發表演講,向中國發動「新冷戰」。蓬佩奧稱,「這是關於一個複雜而全新、前所未有的挑戰:蘇聯當時與自由世界隔離,而共產主義中國如今已經在這裏,在我們的國境之內」。「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主義中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改變我們。」
拜登政府繼承特朗普政府,把蓬佩奧在上述演講中提出的「新的民主聯盟」的設想付諸實踐。不顧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拜登主持召開兩屆所謂「全球民主峰會」,以鞏固和加強所謂「志同道合」的盟友體系作為遏制中國的主要方略之一。拜登及其外交事務主要助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鼓吹的「志同道合」是,信仰西方意識形態和相應的政治制度,維護所謂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亦即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但這一切無法挽狂瀾於既倒。特朗普重返白宮,拋棄以西方制度和意識形態為內核的「志同道合」。2025年4月,國務卿魯比奧接受《自由新聞》的播客節目訪問時明確表示,「事實上,我們不得不與某些治理體系與我們不同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與同盟;這些國家在宗教寬容等價值觀上或與我們有別。即使我們不喜歡這些差別,但我們仍需與這些國家維持關係,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魯比奧稱,美國應在有限資源上做取捨,將重心放在同對美國有利的國家建立關係。
特朗普信奉叢林法則和美國利益至上,是企圖以反動或倒退的方式來克服西方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空前危機。
求同存異同發展共繁榮
中國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引領世界擺脫西方危機的桎梏,走向光明前景。國家主席習近平賦予「志同道合」以新涵義。2025年4月,習主席在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越南《人民報》發表題為《志同道合攜手前行 繼往開來續寫新篇》的署名文章。9月1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習主席發表《牢記初心使命 開創美好未來》的講話,在展望上合組織前景時提出五點意見,其中,第一點便是「堅持求同存異。志同道合是力量、是優勢,求同存異是胸懷、是智慧。」9月2日,習主席在北京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時稱,「我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就是要會同所有志同道合國家,堅定捍衛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習主席倡導的「志同道合」,不要求意識形態和制度相同,而是堅持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制度,共同發展和繁榮。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