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國家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指明方向,振奮信心,催人奮進。
塑造新優勢激發新動能
「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十五五」規劃布局謀篇。四中全會之所以受到全球關注,原因在於當前保護主義暗潮洶湧,強權政治陰雲不散,地緣衝突多地延宕之下,中國經濟的穩中求進、向新而行,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大的確定性和動能,更已成為動盪變革世界的「穩定之錨」。四中全會向國際社會展現出中國發展強大的活力與韌性,中央在「十五五」規劃所作出的規劃和部署,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必將引領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不斷激發新動能、塑造新優勢、開闢新空間,夯實內在根基。
對於「十五五」規劃,香港不是「旁觀者」,更是「促成者」、「參與者」,不單不能缺席,更應主動參與,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全面對接落實,尤其是在國家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香港的國際化平台將可發揮重要的作用,既可貢獻國家,亦為自身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國家在「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大豐收,取得一系列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十四五」前四年,國家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經濟總量今年有望達到14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約30%,製造業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等等。
一連串亮眼的數字,充分反映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其中,「十四五」規劃為香港量身設計的「八大中心」定位更加穩步推進,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持續鞏固提升,創新科技、文化藝術、爭議解決等發展勢頭迅猛,香港全球競爭力處於國際前列,這些都表明「十四五」規劃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指導性,充分彰顯「中國之路」越走越寬廣,「中國之治」更顯優越。
「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也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至於「十五五」則處於2035年遠景目標的中間階段,既是承上啟下的五年,更是「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關係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部署,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遵循的原則以及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在此基礎上再奮鬥五年,到2035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國家發展定下目標、闡明方向、提出要求。
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對國家創科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更是當中重要一環。這要求香港必須用好北部都會區等創科重地,與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製造業緊密結合,同時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優勢,催生新質生產力高速發展,鞏固壯大實體經濟。助力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更好地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以及國際化平台,助力國家現代性產業的成長,更要大力招商引資,把大量海外企業和資本「引進來」,拓展商貿合作空間。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以至加大對民生工作投入等要求,對於香港同樣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
全會明確提出,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分體現中央對港澳的支持。「十五五」規劃建議所列出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所提出的發展戰略,不但為國家發展謀篇布局,更為香港發展指明方向。「十四五」規劃首次為香港確立「八大中心」定位,「八大中心」的全面定位不但彰顯香港的獨特優勢,更為香港發展多元產業、經濟升級轉型指路引航,奠定由治及興的穩固基礎。這再次表明: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香港的發展與騰飛從來都是與國家同行而來。
通過四中全會,香港各界可了解國家在「十五五」規劃的總體部署及目標任務,從而及早謀劃對接。特區政府以及各界應高度重視四中全會精神和「十五五」規劃,既要將全會精神在社會上宣傳好,更要為「十五五」規劃的對接落實做好準備,提速部署,全面發力,承接良好發展態勢,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