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聚焦三大主題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姚志勝

時間:2025-08-26 05:02:07來源:大公报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9月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自展開諮詢以來,政府收到的意見書數量較往年增加一成,他特別感謝市民積極參與。這份施政報告不單是李家超特首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更是香港進入關鍵發展時期的一份重要施政藍圖,既要着眼目前,更要謀劃長遠,把握機遇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香港的發展,必須在國家發展大局的坐標軸上謀劃,我認為施政報告應聚焦三大發展主題:一是主動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成立高層委員會從規劃、產業發展的高度對接國家戰略。二是確立打造香港成千萬人口級別大都會的政策目標,並按此制定相關的路線圖及政策配套,既要鼓勵生育,更要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政策,吸納各地人才來港定居發展。三是做好各項前期準備,穩定推進穩定幣等數字資產發展,將香港建設成為全球穩定幣發行中心,並制定《金融發展白皮書》。只要將國家戰略、人口、金融三大經脈打通,香港經濟必可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八大中心」的全面定位不但彰顯香港的獨特優勢,更為香港發展多元產業、經濟升級轉型指明路向。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規劃編制之年,「十五五」規劃的制定,為國家未來5年發展把脈定向、規劃藍圖,也為香港發展謀篇布局。對於「十五五」規劃,香港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不單不能缺席,更應主動參與,為國家重大規劃部署做好對接準備,向中央提出香港的產業發展建議。

  產業發展對接國家戰略

  必須指出的是,國家「十五五」規劃編製工作已經啟動,香港應該主動參與提出建議,一方面就「十四五」規劃的各種部署,進行全面的總結和檢視,哪些成效顯著,哪些需要繼續發力,有哪些需要中央的進一步支持;另一方面配合香港高質量發展需要,向中央提出香港要重點發展的產業,例如數字資產等,以爭取中央支持,這些都需要特區政府主動謀劃,成立高層委員會協調推動落實,前瞻性地研究國家發展方向,結合香港的優勢定位和產業,有針對性地制訂香港未來5年的發展大計,與「十五五」規劃對接。

  施政報告對於香港發展應有高屋建瓴的謀劃,為香港長遠發展訂立方向和目標。近日香港社會對於大學學額、內地人才來港等問題有不少討論,當中其實都歸結到香港的人口政策之上,香港需要有怎麼樣的人口政策?李家超特首早前提到香港若要保持競爭力,應有千萬人口。

  確實,「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財」,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就需要有足夠的人口來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與其他國際大都會相比,香港約750萬人口多年來都沒有大的變化,要推動香港持續發展,必須將香港定位為千萬人口級別的大都會。要將香港打造成千萬人口級別大都會,需要有全面的人口政策和藍圖,首先要明確目標,打造成千萬人口的大都會,繼而在政策上作出配套,包括土地房屋、教育資源、社會福利等。在人口政策上,需要解放思想,以開放的態度吸納四方人才。人口對經濟民生有直接的推動作用,人口愈多,消費和經濟動力愈足,人多好辦事,放到今日仍然適用。

  新一份施政報告應明確香港的人口政策,就是要想方設法吸納人才,為內地及海外的人才來港提供各種方便。當前全世界都在鼓勵生育、吸納人才,絕不會將人才拒諸門外,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是國家最開放的城市,在人口政策上更應該展現出開放性和包容性,既要加大對家長的支持力度,為家長提供更好的育兒、照顧、教育、住房配套,讓家長們無後顧之憂放心生兒育女,更要從政策上吸引更多人才來港,針對性地解決人才面對的子女教育、住屋等問題,制定全盤的引才策略,這是新一份施政報告的重點。

  當前數字金融已經成為金融創新發展的新增長點。作為數字資產連結傳統金融的介面,穩定幣更已成為各國金融建設的重要一環。香港在發展穩定幣上亦進入了「高速道」。

  強化「數字金融樞紐」角色

  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既擁有區塊鏈技術、分布式賬本賦予加密貨幣的開放性、透明性、去中心化和全球化屬性,又擁有法定貨幣價值穩定的特徵,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更應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在穩定幣發展上搶佔制高點,爭取建設成為全球穩定幣發行中心,強化香港「數字金融樞紐」角色,這不單是香港發展所繫,更是助力國家金融強國建設、人民幣國際化所需。施政報告對此應有全面的發展戰略部署,更應從更高站位、從金融發展的全視角,研究制定香港《金融發展白皮書》,以全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