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維港觀瀾/暴雨中不懈守護市民 特區政府顯責任與擔當\董光羽

時間:2025-08-06 05:01:55來源:大公报

  近日香港天氣持續不穩,天文台八日內四度發出黑雨警告,而單以昨日為例,截至下午2時,天文台已錄得超過350毫米雨量,打破了自1884年以來八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在極端天氣的連番考驗中,特區政府一次又一次以前瞻性的部署、高效的應急機制,以及跨部門的協同作戰,展現了守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定決心與專業能力。

  未雨綢繆:黑雨前的全城戒備

  香港近日發生多場暴雨,天文台在八天內先後四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打破香港一年內發出最多黑雨警告的紀錄。惡劣的天氣,對香港很多公共設施,以至斜坡、河道等自然環境的管理,都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但特區政府從來都不抱僥倖的心態,以今次黑雨為例,保安局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在暴雨前經已準備就緒,多個相關政策局及政府部門通宵監察市面情況,全力協調及安排人手,以最快速度處理因暴雨導致的不同情況,例如水浸、汽車拋錨、低窪地區市民受困等。

  各區的雨勢發展既迅速,又反覆,連夜暴雨令部分地點發生水浸,實屬無法避免,重要是能盡快清理積水,減低對市民的影響。站在應對水浸威脅第一線的渠務署,在暴雨下更是當仁不讓。渠務署在前晚黑雨警告發出前,已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派遣緊急應變隊伍處理市民求助個案、清理水浸情況;更提早作出準備,重複巡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因淤塞而容易水浸地點。盡早就可能出現的水浸情況作出部署,採取「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謹慎態度,正是政府將市民安全置於首位的生動寫照。

  科技賦能:「龍吸水」顯神威

  將軍澳在今次的黑雨中,可說是其中一個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筆者執筆之時,將軍澳的敬賢里露天停車場已先後兩次出現嚴重水浸。渠務署在8月5日凌晨時分首度安排「龍吸水」到場清理積水,但水浸至上午9時左右又再發生,現場有多架車輛遭水淹沒一半,「龍吸水」再次出動到場搶救,大約半小時完成清理。

  至於瑪麗醫院的水浸情況同樣非常嚴重,更一度影響該院急症室運作,救護車運送的病人要暫時轉往律敦治醫院治理。出現如此嚴重情況,渠務署派出排水量可達每小時800立方米的「龍吸水」到現場協助處理事件,這部「神器」亦不負眾望,迅速處理水浸的情況,令急症室服務及救護車運送安排得以回復正常。

  跨部門不間斷守護市民

  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擁有一個安全、溫暖的家,暴雨對大家生命安全所帶來的威脅,或許未算太大。然而,社會上仍有一些居於沿岸、低窪或簡陋居所,甚至被迫露宿街頭的人,特區政府在暴雨中亦沒有忘記他們的需要。民政事務總署在各區共開放15間臨時庇護中心,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避風港」;各區民政處亦在暴雨中時刻留意區內情況,與不同政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全速跟進區內水浸情況,盡快為市民提供適切的支援。

  暴雨期間,不同紀律部隊都隨時候命,在全港多區協助受影響的居民,處理路面障礙物和因水浸被困的車輛,疏導交通。其他政府部門,包括土力工程處、路政署、運輸署等亦堅守崗位,密切監察情況和採取緊急應變工作。

  超越預測:以人文溫度抵禦自然無常

  對於有網民不滿天文台短時間內多次更改暴雨警告信號,「彈出又彈入」,筆者認為有關批評實屬無理。事實上,每到風季雨季,何時掛風球、除風球,何時由紅雨變黑雨等經常引起爭論,而因為對市民做成多多少少不便而對天文台作出指摘更屢見不鮮。天氣預測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固然要依賴客觀的科學數據,而在預測沒有百分百把握的情況下,市民的人命安全當然是重要考慮。

  儘管現今的氣象科技仍無法完全掌控暴雨軌跡,但特區政府用行動證明:科技局限不是懈怠的理由,反而是更需主動作為的動力。一幕幕政府人員冒大雨救人救災的感人場面,令市民感受到政府守護市民的承諾永不落幕。從提前部署的未雨綢繆,到利用科技提升處理事故的效率和能力;從跨部門的協作,到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特區政府用方方面面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以民為本」的真諦。這場暴雨雖帶來挑戰,卻也讓全城再次見證特區政府在應對極端天氣的充分擔當,亦再次肯定特區政府是市民最堅實的守護者。

  時事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