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政策建議/構建低空經濟「灣區標準」體系\鄧健榮

時間:2025-05-23 05:01:59來源:大公报

  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競爭越趨激烈,低空產業憑藉其龐大的應用場景與創新潛力,成為各國爭相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如何在這一賽道中透過制度創新與區域協同,打造獨特競爭力,分享低空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成為政府、學界及業界研究的重點。本文提出「產業標準制定」與「品質檢測中心」的發展策略,希望能為香港低空經濟發展開闢新的路徑,助力香港在低空經濟版圖中躍升為規則制定者與價值鏈樞紐。

  縱觀全球的產業演進史,掌握產業規則主導權有助於推動本地產業的全球價值鏈躍升。以航空業為例,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與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基於其技術先發優勢,逐步建立起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適航認證體系。儘管這些標準主要適用於美歐區域,但其技術標準已演進為全球航空市場廣泛參考的準則,形成事實上的國際技術准入門檻。這種「技術標準─市場准入」的深度捆綁機制,也為波音與空中巴士形成雙寡頭格局奠定制度基石。

  助力國家掌握產業話語權

  在低空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標準的協調與共識建立已成為各方關注的核心議題。在低空經濟發展領域,香港雖起步稍遲,卻擁有推動低空產業標準發展的獨特「後發優勢」。一方面,本地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可規避既有利益格局牽制,聚焦前端科研創新構建中立性標準體系;另一方面,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完善的法治體系與科研實力,為標準制定與檢測認證提供了天然土壤。若能將大灣區的產業基礎與香港的國際話語權結合,或可實現「規則輻射全球、技術反哺內地」的突破性發展。

  具體建議方面,香港可以由香港科技園牽頭,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內各高校與研究機構,聚焦無人機適航認證、數據安全等核心環節制定技術規範,構建「灣區標準」體系。並在「灣區標準」基礎上,逐步參與國家標準(GB)修訂,並借助香港國際公信力推動其成為國際標準(ISO)參考,藉此掌握全球產業話語權。

  另一邊廂,香港檢測認證業具備國際認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現有超100個經濟體承認香港檢測資質,其獨立第三方平台正為內地低空產品提供「國際通行證」。在發展低空經濟方面,香港可建設成亞太區低空產業品質檢測樞紐,依託香港實驗所等機構,打造覆蓋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國際級品質認證中心,為內地企業提供從材料檢測到飛行安全評估的全鏈條服務,強化其在全球價值鏈的競爭力。

  建立低空產業示範區

  事實上,特區政府正全力建設北部都會區,更將「創科」和「高端專業服務和現代物流」設定為其中的兩個重點產業。若在北都建立低空產業示範區,並通過給予示範區內的企業稅收優惠和土地租金減免等的政策支持,將可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入駐,促進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提高整個產業的協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將低空產業品質檢測中心選址於北都,將能無縫融入區域產業鏈,實現技術與市場的高效對接,構建低空經濟生態圈的關鍵節點。

  誠然,在發展低空經濟方面,香港起步稍晚,但相信仍能通過另闢蹊徑,分享經濟成果。香港若以「雙輪驅動」戰略為突破口,將標準制定權與檢測認證力轉化為產業賦能工具,或可「後發先至」;既為內地低空經濟築牢根基,亦為自身經濟轉型開闢新賽道。當無人機隊劃過維港夜空,或許正為香港低空經濟向新領域騰飛掀開新的篇章。   全國政協委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