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結束了對卡塔爾和科威特的訪問行程。此次「中東行」可謂成果豐碩、亮點紛陳,不僅簽署了多達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同時在多個合作範疇實現突破。更重要的是,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戰略要求,在助力「一帶一路」合作等方面發揮出香港的獨特優勢,不僅拓寬了香港發展空間和國際聯繫,也強化了香港競爭力和影響力。此次「中東行」和早前的「浙江行」是很好的例子,說明落實中央要求、積極主動作為、靈活創新求變,香港前途無可限量。
特首此次訪問可以總結如下三方面成果:
一是「量」的提升,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在科威特,香港、內地與該國政府和企業機構交換和宣布了24項合作備忘錄和合作協議,涵蓋經貿、投資、金融服務、科技、法律、貨物通關與流動、航空、專上教育等範疇。在卡塔爾,香港、內地與該國政企交換及宣布了35項合作備忘錄和合作協議,涵蓋經濟合作、投資、科技、法律合作,以及金融、銀行和資本市場發展等範疇。
不僅如此,訪問期間,阿聯酋決定由15日起,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入境30天免簽證待遇,阿曼也延長逗留時間至14天。這是繼12日卡塔爾給予港人免簽證待遇後的又一舉措。
助力「一帶一路」合作深化
二是「質」的突破,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特首每一次外訪,都能獲得所在國家的最主要領導人的會見。此次則分別與科威特國家元首、王儲與署理首相會面,與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及首相會面。這樣的會面不僅僅只在於形式,還是能有效促進溝通,強化合作對接。
中央對香港賦予了獨特角色作用,也寄予了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厚望。
李家超在訪問期間大力推介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功能平台,強調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同時,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9月10日至11日在香港舉行,李家超鼓勵卡塔爾的官員和商界領袖參與,與各地的合作夥伴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不僅如此,香港建立了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的聯繫機制,強化了相關人文交流。科威特作為海合會2025年輪值主席國,對於支持和協助與香港簽署自貿協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式」的探索,強化香港獨特優勢。此次訪問除了有特區政府官員,亦包括30多名香港工商界及專業界領袖,以及首次有20多名內地企業家參加,涵蓋金融、工商、貿易、基建、創科、運輸物流等範疇。正如有評論所指出,香港在全球新經貿環境下的賣點不僅僅是香港,更是「中國香港」,利用自身國際化幫外界更好認識、投資中國。
事實上,此次隨行的內地企業就取得了實質性回報。例如有內地企業表示,緊湊的行程安排讓企業收穫很大,短短幾日,已經達成兩個中東合作項目,其中一個是由香港的一家事務所提供法務諮詢,協助他們進入中東市場。
這種「併船出海」的模式,既體現了香港的獨特「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更能發揮好香港服務業優勢,強化香港的商貿金融中心地位。未來在推動與東盟、歐洲、南美諸國的合作,還可以加上更多的創科企業。
由上可見,此次「中東行」收穫豐碩,不僅提升了香港的「內聯外通」角色,擴大了發展空間,更為未來進一步強化聯繫、開展更多更深入合作創造了寶貴空間。
「內聯外通」拓寬發展空間
去年底,習主席在會見述職的李家超時表示,「中央將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銳意改革、奮發有為,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創新創造中推動香港由治及興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指引了香港發展方向。
夏寶龍主任日前向港澳工商界提出「4點希望」,當中包括「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要大力拓展國際商業網絡,繼續鞏固與傳統市場經貿聯繫,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積極開拓中東、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積極吸引在外人才回流港澳發展,大力引進海外高精尖緊缺人才到港澳發展,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這既是對工商界的要求,也是對全港社會寄予的期望,更為各界開創新局面提供了寶貴的指引。
行政長官李家超此次「中東行」與一個月前的「浙江行」,兩者都是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的體現。事實說明,香港越是對接好國家戰略,發展空間就越大;香港越是強化「內聯外通」優勢,整體競爭力也就越強。在不斷變化的國際政經形勢下,香港要堅定守住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底線,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海南社團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