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復活節期間到成都、重慶出席不同活動,川渝地區的文旅業在開發與宣傳方面讓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夏寶龍主任提出要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特區政府多個部門亦推出一連串措施,挖掘本地特色旅遊景點路線,惟效果仍有待顯現。此行川渝之行卻讓筆者帶來靈感,也許,「以點帶面」是為香港文旅業增添新意的一個可行之法。
從夜繽紛、煙花匯演再到啟德體育園區的一連串活動,香港文體旅局與業界的努力是可以感受到的。香港旅遊天堂的魅力要彰顯,不僅要繼續成為內地旅客的「最愛」,也要成為外國旅客的「寵兒」。隨着時代變遷,旅客的需求急速改變,全球旅遊業進入了高度競爭的年代,而香港如果只守着過往老招牌、推銷老情懷,雖然仍有吸引力,但遠遠不夠。
這次走訪的成都、重慶兩地,都是內地首屈一指的旅遊城市,一踏足該城市便發現當地對文旅行業的高度重視,而且特別善於發揮「以點帶面」的思維,當有一處成為旅客喜愛的「打卡」熱門點,當地文旅部門便會快速在「打卡點」附近營造出一片文旅配套,讓該地方的文旅價值驟升,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新景點。譬如重慶的磁器口便是一個好例子,磁器口本來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古鎮,但因為被網上輿論推舉成為「必到之處」而大受遊客喜歡,當地政府於是大幅擴展古鎮範圍,新建一批仿古樓宇,將古鎮打造成旅遊商業區,讓遊客不僅到此一遊,還可以購物消費。
其實香港有非常多廣受不同年齡群體喜愛的「打卡位」,若能同樣用「以點帶面」的思維,圍繞一些熱門「打卡點」,給予相關的配套、宣傳,營造新的旅遊氛圍,有條件打造出一批新景點。譬如最近電影金像獎大贏家《九龍城寨之圍城》,讓九龍寨城公園成為熱門,電影公司也曾將戲中的特色建築在機場等地展出,若能把握九龍寨城公園附近商場重建的機遇,政府聯手業主在新商場設立九龍城寨博物館,便能夠讓這段傳奇的香港故事在原址保留,並與毗鄰的啟德體育園形成一個深具吸引力的新旅遊景區。
做好配套宣傳打造新景點
其實只要用新的眼光加上大膽的創意,許多在市民看來平平無奇的地方,在海內外旅客眼中都是難得的旅遊體驗。鰂魚涌「怪獸大廈」又是另一個典型例子,大樓原來只是普通的商住混合樓宇,但被外國電影《變形金剛》發現特色成為電影場景,因此一舉在國際闖出名堂,多年來成為海內外旅客的「打卡」聖地。無可否認,大批旅客到訪會為當地居民帶來滋擾。但筆者認為,只要當區民政部門、區議會與大樓管理公司加強溝通,並提供協助,優化場地和做好遊客管理,便可在提高文旅價值與保持居民正常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太平山頂、廟街、淺水灣、黃大仙及維多利亞港等,雖然這些景點十分經典,但香港的文旅價值遠不止這些,可以成為經典旅遊景區的還有更多,關鍵在於政府及業界要緊貼旅客的需求,主動積極發掘更多社區式文旅,做好公共交通配套,以及鼓勵業界投資性價比高的民宿,與酒店業形成互補,這樣才可以讓香港的文旅業更有競爭力。
就是敢言計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