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發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其中之一是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包括在北部都會區建設一所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這個新設的博物館建成後,對提升香港市民乃至世界各地遊客對中國發展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筆者認為,該館可研究不同方案,包括選址以及進度。例如,是否需要定下在6個月內建成的指標?可否分階段進行,先在6個月內設立臨時展館,之後再興建一座永久展館?
國家成就館展示的內容涵蓋國家歷史、政治、經濟發展、文化、科技創新等不同領域的成就。成就館除了常設展覽,每年也可以舉辦不同專題的展覽。
參照「一級博物館」指標體系
根據《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指標體系》規定,國家一級博物館評估指標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定性指標」包括藏品管理、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教育、公共關係與服務、博物館管理與發展建設等5個指標。「定量指標」包括藏品數量、科學研究項目數量、展覽與教育等活動數量、引進人才及人才培養項目數量等4個指標。由專家替博物館進行評估。
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約143萬件,設48個標準展廳,每年推出約50個展覽。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香港的國家成就館在設計和規劃上可參考以上的指標。
每一個國家都會設立國家成就館。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佔地約7萬平方米,展示美國從殖民時期至今的藝術、文化、歷史和成就。由美國非裔、拉丁裔藝術、體育、流行文化到太空科技。美國設立博物館政策,除了營運公營博物館外,向私營博物館提供資助及稅務優惠;讓公營和私營博物館發揮教育及傳播文化的功能。
香港設立的國家成就館要以國家一級博物館為目標,並特設「一國兩制」香港實踐、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的相關內容。同時成就館要兼備資訊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成就館可以引進最新科技的展示方法,例如擴增實境(AR),讓參觀者透過沉浸式體驗,了解國家的不凡成就。展覽內容除特區自行搜集製作外,特區政府也可以向中央爭取支持,例如提供相關展品或歷史文獻等,再配合香港提供專業展覽設計、製作及管理服務工作。
成就館的興建方式有幾個可能性,除了在北部都會區建館外,也可以考慮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承辦,在西九設立國家成就館。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早前通過西九「加強財務安排」,解除西九17萬平方米住宅面積「只租不賣」限制,容許西九出售土地套現。西九賣地的時候可附加條件,指定發展商需要興建一座國家成就館。在成就館建成前M+博物館可劃出部分展廳舉行「國家成就展」,相信展覽可在6個月內完成籌備。
成就館的選址地點,除了北都和西九外,也可以考慮設在啟德郵輪碼頭。郵輪碼頭總樓面面積188952平方米,其中約5600平方米為商業用途,但現時只有三間食肆和一間手信店營業,其餘舖位處於空置狀態。若果將郵輪碼頭部分改建為成就館,相信6個月之內便可以完成工程。
另一個選址地點是中環海濱,該處目前在興建一個大型商業項目,項目將提供約161.4萬平方呎的總樓面面積,作綜合辦公室、商業及零售發展。能否與地產商洽談方案,在項目旁邊興建一座國家成就館。中環海濱旁是香港的心臟地帶,成就館坐落中環,將有助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參觀。
爭取在回歸30周年建成
若果成就館設立在九龍區的話,九龍公園是一個選擇。九龍公園佔地13.3公頃,已設香港文物探知館。尖沙咀是遊客區,可與附近的香港藝術館、太空館、科學館等產生協同效應。和北都、西九、啟德郵輪碼頭、中環海濱等比較,九龍公園似乎是最適合的選址,而且能夠在短期內進行興建工程。
成就館的管理工作,可以直接由文體旅局負責,而不是透過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這樣的安排在管理上可能會多一些靈活和彈性。
國家成就館的設立十分重要,它將成為推動國民教育的核心基建,能夠讓參觀者深入理解我國過去75年的發展和成就。除了是硬件外,成就館也是一個軟件,透過國家成就館進行系統式、有層次、與時並進的國民教育,提供教育資源。讓年輕學生、市民大眾以至外國遊客認識中國在方方面面的發展。針對外國遊客,成就館更可量身定做「一帶一路」倡議的專題展覽。
國家成就館將成為一個具社會影響力的平台,提供既有文化深度也有真實體驗的文旅空間。2027年是香港回歸30周年,最理想是在2027年前完成國家成就館工程並開幕,配合特區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