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多點建設性意見

時間:2024-04-11 04:02:19來源:大公报

  現屆特區政府施政「以民為本」,實事求是,在推動垃圾收費政策上「先行先試」,分析數據後再決定下一步如何部署,體現了務實作風。

  垃圾收費是一項複雜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決不是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做到。有關政策已兩度推遲,能否在今年8月全面落實仍存在變數,說到底就是早年政策制定時不夠周詳,前期準備工作有疏漏,各項配套沒做好所致。

  「先行先試」展開10日,已發現很多不足之處。不少市民對政策有疑問,信心不足。大公報記者近日與前線清潔工打成一片,了解到使用指定垃圾袋後,工作量增加一倍,勞損亦倍增。

  前線清潔工勞動量大但收入低,很多人拿的是最低工資。因此這一行長期難請到人。實施垃圾收費政策後,清潔工作量大增,若人工福利社會保障等措施跟不上,只會導致更多人離職,令香港的垃圾問題惡化,這不是大家所願見的。

  近日有人聲稱,押後實施垃圾收費政策「對不住年輕人」云云,這種言論是要不得的,也是危險的。將一項民生政策的如何推進,置於「非黑即白」式的對立面,徒增加矛盾,無助問題的解決。

  一項政策有好的出發點,不代表會有好效果。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閉門造車,脫離現實;一是說得多做得少,基礎沒打好。2021年,立法會三讀通過垃圾收費條例草案,設立18個月準備期,旨在加強回收支援、增加宣傳教育、加強物管公司及業界培訓,可惜的是,低估了實際操作的難度,直至今天環保配套仍遲遲未到位。若明知準備不足還要強行上馬,那是不負責任,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香港處理垃圾問題需要立足香港人多地少居住空間狹窄的客觀現實,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經驗。空有理念卻目標「離地」,只會惹來「站着說話不腰痛」之嫌。多摸摸社情民意,多從現實出發,多提建設性意見,才有利於科學處理垃圾收費問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