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現兩大新變化,一是「全球南方」崛起,一是巴以爆發新一輪衝突。限於篇幅,本文談後者。
自2007年時任以色列總理訪華以後,如無2023年10月7日爆發新一輪巴以衝突,以色列現任總理可能訪華。鑒於巴以矛盾,中方對待中以關係是審慎的。即便如此,原定方案是推動穩定。巴以新一輪衝突在我方預判之外。
美國對巴以新一輪衝突十分意外。衝突發生前1個月,10月7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外交》雜誌發表文章稱,在拜登政府外交努力下,中東趨於平靜。
巴以新一輪衝突內幕,俟將來檔案解密和知情人爆料。然而,2022年首季爆發的俄烏衝突,至今持續逾一年尚無停火徵兆,2023年末季中東又燃戰火。「世界向何處去」的更大問號,把人類帶向2024年。
2023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中美關係呈現回穩,令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稍感寬慰。但是,中東危機不僅看不到解決的前景,甚至在2024年必將惡化。
儘管美西方和「全球南方」皆同意「兩國方案」是根本解決巴以衝突的唯一途徑,但是,涉及具體方案,差距之大難以克服。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堅持按1967年前邊界來建立巴勒斯坦國。中國支持這一主張。但是,美國及西方主要國家所同意的,是在現有約旦河西岸和加沙這兩塊被以色列分隔的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國。以色列則連美西方的這一方案都不表示認可。
以色列的戰時內閣甚至企圖在武力攻佔加沙後建立以方對該地區的管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露的這一念頭,立即招來拜登反對。
11月18日,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提出美國對加沙「戰後治理」的立場,稱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應該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統一領導。然而,當天晚些時候,內塔尼亞胡便公開反對,重申以色列國防軍將在衝突結束後保留對加沙地帶的「軍事控制」。
與國際社會切實合作
在俄烏衝突上,美國成功捆綁西方陣營、制服歐盟,讓烏克蘭總統俯首帖耳。明顯反差的是,在巴以新一輪衝突上,美國唯一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不顧西方陣營分化,更無視「全球南方」尤其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強烈反對,同以色列捆綁,卻被以色列戰時內閣公然抗命。
即使美國對聯合國安理會2023年11月15日呼籲在加沙地帶實施「人道主義暫停」的決議投棄權票,使安理會得以通過本輪巴以衝突發生以來首個相關決議案。但是,拜登政府堅持反對巴以停火,在以軍攻入加沙、濫殺無辜婦孺老病的背景下,繼續向以方提供軍援,對以方公然違反國際法和人道主義的行徑,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始終站在和平和公正、公義一邊。10月13日,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6天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方譴責一切傷害平民的行為,也反對任何違反國際法的作法。針對當前嚴峻形勢,中方認為當務之急,第一是盡快停火止戰,阻止戰火無限擴大,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二是遵守國際人道法,全力保障平民安全,盡快開闢人道救援的通道,防止發生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第三是有關各國都應保持冷靜克制,秉持客觀公正,推動衝突降級,避免對地區和國際安全造成更大衝擊;第四,聯合國應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發揮應有作用,安理會應為此承擔重要責任,盡快形成國際共識,拿出實際舉措。
11月21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巴以問題特別視頻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巴以局勢發展到今天,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權、生存權、回歸權長期遭到漠視。我多次強調,解決巴以衝突循環往復的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恢復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權利,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不公正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中東就沒有持久的和平穩定。」
美國唯有同包括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切實合作,才能擺脫它在中東的困境。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