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這是完善選舉制度的「最後一塊拼圖」,將有效杜絕2019年反中亂港分子罔顧民生福祉、騎劫區議會造成的亂象。新選制吸引了大批有志投身地區工作的愛國愛港人士參選。新選制下當選的區議員,將秉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態度,擔當好市民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樑,為民發聲、為民解憂。積極參與區議會選舉投票是履行公民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對未來的地區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市民對區議會期望更高
新選制的成功落實與完善香港的地區治理息息相關,關係到香港的長治久安。反中亂港勢力近年無所不用其極地抹黑香港選舉制度,攻擊新選舉制度是「民主倒退」「損害港人權益」。妄圖影響市民的投票意欲,以「證明」新選制的「失敗」。事實上,反中亂港勢力在2021年立法會選舉上已採用過同樣的伎倆,這次針對區議會選舉只不過是故伎重施,它們透過網上媒體不斷攻擊、抹黑、否定新選制,試圖誤導、煽動部分選民不投票。更有甚者,有一些反中亂港組織,故意在投票日期間舉辦各種廉價旅行團,企圖讓選民在投票期間離港,就是要針對區議會選舉,拉低投票率,從而否定新選制。
重塑後區議會,吸引了不同界別階層的人士參選。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最終確認了399名參選人全部提名有效。這些參選人涵蓋各階層,既有具備豐富地區經驗的專業人士,也有業界翹楚和社會精英,更有許多有幹勁的年輕人參選,可謂「五光十色」。他們來自不同的政黨團體,以及不同的專業組織和同鄉社團,更有不少獨立人士,背景多元、職業多元、立場多元、訴求多元,為選舉帶來了很多新思維,也令市民對於新一屆區議會工作有更高的期望,展現出區選的新風格和新氣象以及制度優越性。
地方選區選舉「區區有競爭」,參選人都是愛國者,真心服務社區。選舉比拼的是參選人的能力、表現、政綱、熱誠、承擔,選舉不會像過往般糾纏於政治爭議、互相攻擊,而是對準社區民生議題,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新一屆區議會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徹底根除過往的「泛政治化」歪風,讓區議會重回原來的定位和職能,區議員將更好地發揮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樑的角色。因此,市民無需理會反中亂港勢力「低投票率」的蠱惑言論和種種抹黑攻擊,而是應該聚焦於選舉的新特點和優勢上面。
關心社區未來發展的廣大市民,要把握今次區選機會,用手中一票「好中選優」,參照候選人地區工作成績單,對比不同政綱和社區理念,觀看各人在選舉論壇和地區服務的表現,密切留意選情動態,作出有利於地區治理的正確選擇。
重塑區議會,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完善地區治理架構的「最後一公里」。未來幾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在這段關鍵時期,各界更應該團結一心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新選制的一個出發點,就是回歸基本法的初心,讓社會可以集中精力在經濟民生之上,更好地維護港人切身利益。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每個愛護香港的人都需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出發點,警惕和防範別有用心的人和外部勢力挑撥離間,反對和駁斥用心不良的抹黑詆毀。
警惕反中亂港勢力破壞
在特區政府上月舉辦「完善地區治理 共創美好社區」研討會上,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區議會從來都不是特區政權的一部分,因此將它和香港民主制度掛鈎,是錯誤議題,是被錯誤導向。」
市民應盡公民責任,積極參與投票,這才符合香港的根本利益,符合全體市民的利益。
但是社會各界必須提高警惕,防止反中亂港勢力以各種形式「軟對抗」破壞區議會選舉,執法部門對於各種煽惑誤導市民不投票的違法行動,必須嚴正執法。另一方面對於反中亂港勢力企圖破壞區選的行為,社會各界應該理直氣壯,以踴躍投票回擊反中亂港勢力的抹黑,支持新選制,用實際行動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