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專業心聲/援港內地護士水平絕不比香港低\汪國成

時間:2022-03-30 08:57:31來源:大公报

  近日在坊間總聽到很多討論關於內地來港協助護理新冠病患者的護士資格水平,在這裏希望借自己兩地護理教學及科研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作為醫護人員,救急扶危是天職,不應受到種族、國籍、地域及語言等區別限制,例如無國界醫生組織往不同國家工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香港醫護人員在四川工作,甚至在飛機上作緊急救援等情況。共通點都是以救死扶傷為大前提,而不是去爭議有沒有註冊或如不幸醫療事故發生的問責問題。

  內地護理專業發展突飛猛進

  中國的護理專業發展在過去幾十年突飛猛進,自21世紀初,國家全方位投入資源發展護理專業,2008年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國家衞生部按《護士條例》通過《護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結合當地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護士執業註冊工作的具體辦法,並報衞生部備案。

  2013年,中華護理學會正式恢復其國際護士會的會籍。自此,中國護士與境外專業及學術交流不斷,學習各地的護理模式,探索前沿護理發展方向。

  內地護理課程經過持續的優化,已像香港一樣,符合世界衞生組織及國際護士會註冊護士培訓的明確指引,包括內外全科護理、生理、病理、微生物學、人文科學、護理倫理及相關法律等。一般護理課程有外語科(即英語),也有雙語班,即部分科目用英語授課;實習方面,除了實驗室練習時間外,還要在培訓的最後一年往醫院實習最少八個月,才可以參加全國統一的護士執業資格試。

  所以從訓練及考核角度來說,內地護理水平不比香港的低。更何況,這次馳援香港的內地護士是從三甲醫院挑選出來,有些過去兩年曾往不同省市及外地參與抗疫,經驗豐富;三甲醫院等同香港醫管局每個聯網的龍頭醫院如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等。當然由於服務需求,內地三甲醫院規模一般比我們的龍頭醫院大,專科比較多,中西結合治療比較常見。

  醫護人員除了服務之外,還需要做臨床研究、輔導研究生。若他們要持續執業,必須達到持續護理教育要求,所以醫護知識不會遜於香港護士。如果有留意護士專業發展活動,雖然新冠疫情還是嚴峻,內地這方面的活動仍然非常頻密,覆蓋不同專科,香港這方面比不上。

  香港醫生註冊規條中,有空間允許有限度註冊,但護士並沒有這個選擇。本地護理學院亦有老師、教授沒有本地註冊,這個重要嗎?視乎院校聘任這些老師時,目的是什麼?有些從外地來的學者,他的專科、技術或科研成果是本地需要的,不僅可以教導本地學生,還可以增強國際交流。

  當然很多這些學者都是來自歐洲、美國、加拿大及澳洲,不是內地,難道我們就以他們來自何處來決定接受與否嗎?須知有些美國及澳洲畢業的護士,他們的學歷及臨床經驗遠遠低於香港護士管理局的要求,而不能參加註冊考試。

  不辭勞苦離鄉別井援港

  在21世紀初(2001年),內地有129萬個註冊護士,每千人口有1.03個註冊護士,2011年,註冊護士人數增至224萬個,每千人口有1.66個註冊護士,去年註冊護士數目已超過500萬個,即每千人口有3.5個註冊護士,增長之快,世界之冠,反映國家肯定護士在人民健康事業的重要性。

  相對現時香港的醫療系統幾乎崩潰的情況下,有一班具有經驗和專業資格的護士不辭勞苦,離鄉別井來港支援,儘管需要調整一下語言的問題,然而在專業的用語和知識上是沒有區別的。回想20多年前我到內地講學,說的一口不流利、幾乎無人聽得懂的普通話,內地學生從不介意,錄了音聽了十次八次才明白。他們有這樣的量度,為什麼我們今天在水深火熱之際還要考慮這些呢?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署理校長、香港護理學院副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